近一周多來鄭棉開啟震蕩反彈節奏,不僅疆內倉儲皮棉基差報價、一口價隨之小幅報漲,而且棉紗出口廠、各輕紡市場報價也弱勢企穩,棉花/棉紗市場均現短暫僵持、等待指引的狀態。而本周鄭棉CY2409合約也從20105元/噸漲至20585元/噸,上漲480點,漲幅高于棉花期貨、現貨,棉紡織廠、棉紗貿易商的信心隨著棉花、棉紗期貨的小幅反彈有所恢復。
6月下旬以來,山東、江蘇、河南、安徽等地棉紡廠C32S中高配包漂棉紗報價集中在22500-23300元/噸(少數大廠、品牌紗報價稍高200-300元/噸),而目前CY2409合約盤面價格20300-20600元/噸,期現價差2000-3000元,如此大的價差下,為什么國內織布廠、棉紗貿易企業等不主動接棉紗期貨倉單呢?筆者的看法如下:
一方面棉紗期貨倉單太少,布廠等可選擇的空間非常有限。據統計,截止2024年6月27日,棉紗期貨倉單為0張(6月3日87張倉單),有效預報0張;另一方面棉紗期貨存在C40S紗代替交割、進口棉紗交割的情況,對織布廠/面料/服裝企業而言接倉單意義不大。對于需要C32S紗的企業而言,配對交割C40S紗幾乎沒有“用武之地”,還大量占壓資金;而配對交割進口紗,坯布、面料等質量穩定性/一致性又難以保證。再者,棉紗期貨日成交量、持倉量持續處于低位,活躍度、流通性嚴重不足,投機商買入難,平多單更難,“圍城”的特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