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來,聚酯大廠頻繁拉漲滌絲價格。
紡織人發現,因為坯布價格漲不上去,銷售價格逐漸難以覆蓋成本,在思考下一步該怎么做。近期618剛剛結束,服裝作為網購的大類,與紡織人息息相關。而從事服裝網店的紡織人的經歷,也說明了一件事,無論發生什么事情,市場都會自己找到出路。
深陷退貨危機的服裝網購
今年“618”,頭部服裝品牌整體表現良好,波動幅度不大,細微變動之處,反映了品牌轉型升級的成效。同時,防曬、戶外運動等優勢品類業績突出,集中爆發。
熱鬧的“618”背面,是大批商家難掩的“困局”。高漲的運營成本和持續下探的價格,讓陷在“高退單率”中的服裝賣家,面臨更多的挑戰。
“618”前夕,在淘寶有著500多萬粉絲的“頂流”女裝店“少女凱拉”疑似跑路的傳聞不脛而走。緊接著,在抖音有著超500萬粉絲的女裝店“羅拉密碼”宣告停播、閉店。
而此前,“某電商女裝商家吐槽退貨率高達 80%”的話題在業內掀起一波討論。一直以來,退貨率高一直是服裝行業的難題,抖音上服裝品類的退貨率一度高達50%-60%。
因為退貨率過高,商家為了不虧本,選擇預售制度,看似很長的預售期,只是為了讓前一位客戶把衣服退貨,再發給下一位客戶。今年618不少平臺取消預售制以后,服裝整體質量又出現了下滑。
平臺有錯嗎?似乎沒錯,因為7天無理由退貨是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消費者有錯嗎?似乎也沒錯,消費者只是充分使用了自己的權益;商家有錯嗎?看上去同樣沒錯,因為不這么做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但對消費者而言,最終的結果就是網購的體驗變得越來越差。
市場會變得如何?
如今聚酯原料的漲勢還未停止,已經有部分織造企業有些撐不住了,接下來的市場會出現什么變化呢?
欠款增加
不少紡織人都表示,今年的賬期不容樂觀,欠款情況非常嚴重。大家手頭都有錢的時候,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但一旦某個環節資金緊張了,資金周轉中有一個環節斷了,那欠款就會一級欠著一級,越來越多。原料漲價,等于紡織人手頭的現金流被聚酯工廠抽走一部分,欠款情況或許會變得更不樂觀。
質量下降
過去紡織市場有一個現象非常常見,一些布的售價,甚至會低于理論上的成本價格,外行人可能會很詫異,但行內人早就見怪不怪了。
其實道理說穿了也很簡單,就是布的克重不足,經緯密度和對外宣稱的不一樣,成本自然就低了。
現在雖然是買方市場,但客戶只能壓縮利潤,難得虧一單還行,一直虧本,這單就沒法接了。既然價格上不去,那就只能降低質量了。
工廠減停產
市場淡季,坯布價格漲不上去。隨著原料成本不斷走高,織造企業思考的,或許就會是開工虧得少還是關廠虧得少的問題了。
按正常情況,算上土地、機器折舊等固定成本,肯定是開工虧得更少。但考慮到淡季去庫存與現金流的情況,預計仍有不少企業會降低開工率。
聚集織造聯盟
本輪原料漲價是由幾家聚酯大廠主導的,下游織造企業毫無反抗手段,只能被動接受。現階段織造大廠產能也逐漸集中,未來可能也會形成相應的織造聯盟,以加強對原料的議價權。
從某種角度來說,聚酯工廠并沒錯,哪怕價格漲了,他們依舊只有每噸幾百元的利潤,遠遠算不上超額利潤,但就目前的行情而言,這種行為卻無法被織造企業接受。
隨著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織造企業對上游的抵觸情緒不斷加重,這種抵觸情緒持續爆發,市場未來或許會從博弈或許會逐漸轉化為對抗。
但無論如何,讓單獨一方長久虧損是不可能的,市場會找到它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