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壓縮了紡織企業的利潤?
近日,新加坡港的“世紀大堵船”已導致集裝箱航運價格持續上漲,許多外貿出口企業感到出口壓力增大。
近日,全球第二大集裝箱港口新加坡港的“世紀大堵船”引發關注。
超48萬個集裝箱延誤
數據顯示,5月在新加坡等待靠泊的集裝箱數量出現了激增,在5月下旬最高數量曾達到48.06萬個標準集裝箱。
目前,新加坡港口的停泊延誤時間已延長至7天,遠超新冠疫情暴發時期的數輪高點。
據航運咨詢公司linerlytica報告顯示,有200萬標準箱的運力在港口外滯留,占全球船隊運力的6.8%。
擁堵原因
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指出,航運延誤和集裝箱吞吐量激增是此次擁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紅海危機導致船只繞道非洲好望角,打亂了全球港口的規劃,造成“船舶聚集”效應;另一方面,今年前四個月,新加坡總計處理了1336萬個標準集裝箱,同比增長了8.8%。
全球航運價格持續走高
標普全球的最新報告指出,亞洲主要港口的擁堵,特別是新加坡港,已導致集裝箱航運價格持續上漲。
截至5月30日,亞洲到歐洲航線的運費達到了每40英尺集裝箱6200美元,至北美西海岸的運費也攀升至6100美元。5月31日,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為3044.77點,較上期上漲12.6%。業內預計,短期內運費仍將在高位震蕩,不排除進一步上漲可能。
利潤賬期壓力變大
在紡織行業中,許多企業依賴外貿公司作為出口中間橋梁。近年來,市場反饋外貿公司的利潤空間逐漸縮小,部分貿易的利潤率已降至約10%。
在全球高通脹、匯率波動情況下,紡織企業普遍感受到出口壓力增大,而運費上漲、賬期延長將進一步壓縮紡織企業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