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幾家中小棉紡廠反饋,5月份以來鄭棉再次開啟跳水回落節奏,主力CF2409合約先后跌破15500元/噸、15000元/噸等整數關口,而0E紗、環錠紡棉紗出廠價下調幅度多在300-500元/噸,紡紗即期利潤繼續回升。5月14-15日,內地市場C32S中配包漂棉紗與3128B新疆機采棉價差已擴大至7000-7500元/噸,對于部分棉紡廠而言,紡C32S及以下支數棉紗已不虧損或稍有贏利,即使考慮到用棉企業存在一定的原料備貨周期及財務、倉儲成本,紗廠利潤狀況也已明顯改善,“由負轉正”值得期待。
從調查來看,紡紗即利潤持續回升仍難掩部分中小棉紡廠5月中下旬限產、減停產的窘境,一方面4月份以來紗廠棉紗線累庫率呈現緩慢上升的勢頭,目前已普遍達到20-30天,企業資金流壓力、運營壓力都不斷上升,而織布及終端客戶采購賬期支付的現象越來越多,紡企難以及時回款;另一方面受近期美國/歐盟提高新疆棉花產品進口禁令執行力度及亞歐航線需求的強勁增長導致運價突破10000美元(不相關的航線也受到波及,如亞洲至拉美航線的運價大幅上漲)、墨西哥對544項商品加征5%至50%的臨時進口關稅(包括紡織品,顯然針對中國)等等利空,紡服終端接出口單的難度上升。
德州某4萬錠紗廠表示,合作大廠近一個多月沒有派單,廣東/江浙等輕紡市場棉紗走貨非常緩慢,C26-C40S紗庫存已回升到近一個月產量,雖然車間開機率5月上旬已降至50-60%,但目前來看壓力仍難以緩解,計劃近期繼續調低開機率甚至停產15-20天的同時抓緊棉紗線去庫存,熬過5-8月份新增訂單的“青黃不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