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安徽、江蘇等地幾家棉紡企業反饋,受5月上旬以來鄭棉大幅下跌和中小型紡企棉紗累庫率上升的影響,企業現金流有所收緊,棉紗報價面臨的下調壓力越來越大,部分紡企和貿易商率先開始降價出貨。
雖然規模以上紡企并沒有立即跟進,但在紡服訂單淡季特征顯現(混紡紗、差異化紗線走勢也明顯減緩)、同行降價施壓的大背景下,企業穩住紗價的壓力很大。
泰安某中型紡企表示,隨著鄭棉主力合約跌破15000-15500元/噸及棉紡織、服裝內銷訂單淡季到來,布廠和棉紗貿易商對棉紗、混紡紗的壓價力度越來越大,在紡企報價基礎上直接壓價300-500元/噸的現象并不少見,“買方市場”非常突出。紡企為了穩定客戶、維持生產、降低資金占壓,為了適應市場只能選擇下調紗價,試圖加快出貨。
廣東、江浙等沿海地區織造企業表示,織造市場春夏坯布出貨速度逐漸下降,市場新增訂單多以小單、散單為主,后續會適度做庫存維持開機率,但棉紗等原料補庫預期普遍不強,計劃采用“隨用隨買,按需下單”的方式支撐到“金九銀十”。從調查來看,近期河北、河南、湖北等地部分中小型紡企存在降開機率、限產能的現象,棉花、滌綸短纖等原料采購也收緊甚至暫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