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組貨架高聳,貨架內原料、成品整齊堆放,一輛輛無人駕駛的小貨車在中央倉儲的軌道上來回穿梭,鼠標一點即可實現貨物入庫出倉……記者走進位于海門區的維柏思特襯布(南通)有限公司,智能化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維柏思特是一家集專業生產、研發、營銷有紡、無紡襯布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襯布是紡織品行業中的細分行業,維柏思特襯布已在該領域兢兢業業耕耘了20多年。隨著紡織品行業智能制造工作的深入推進,維柏思特積極順應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的潮流,加速推動一批智能制造領域內的成熟技術、方案和產品推廣應用。
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路徑。公司副總經理袁天華對此感觸頗深:“傳統行業里現在面臨的困難是什么?一個是人工難找,還有就是效率低。因此智能化是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
2017年,趁著新廠區籌建,維柏思特開始打造智能制造工廠。當年,企業啟動了總投資7000萬元的智能化物流倉庫的建設,成為全國襯布行業第一家使用智能倉儲系統的企業。“原先我們出入庫都手工記賬,光倉管人員就有近10人,還容易發生差錯。智能化倉儲啟用后,僅1人即可管理3850個庫位,并且實現入庫、出庫記錄零差錯。”
嘗到智能倉儲改造的甜頭后,維柏思特又把目光放到了智能檢測上。2020年,企業與蘇州大學聯合推出的智能在線檢測系統投入實際生產使用,實現了由人工檢驗向智能檢驗的轉變,由其衍生的“高檔襯布生產全流程疵點檢測系統與智能化的定型機的研發與應用項目”還榮獲2022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現在我們一整套50米的生產線只需1到3個工人。”袁天華介紹,智能在線檢測儀的使用,不僅大大節約人工,還讓產品的優品率超過98%。
“迄今為止,我們在智能化改造方面投入了近1億元。”袁天華說,目前企業可以實現產品控制、檢測、倉儲全智能化,各車間“只聞機器響,不見人奔忙”已成常態。去年,企業被中國產業協會評為襯布行業首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生產的高效、產品的高質也為企業吸引到優衣庫、HM、ZARA、蕉內、蕉下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品牌的青睞,為企業帶來了更多訂單。“目前市面上超八成的頭部服裝品牌都是我們的客戶,今年一季度我們銷售額達7000萬元,同比增長20%。”袁天華說,如今客戶對于產品技術、質量、性能、工藝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則通過不斷突破創新,迎合市場挑戰。“僅去年我們就開發新產品443個,目前企業擁有8000多個襯布產品。”袁天華介紹,公司擁有15人的研發團隊,目前該團隊起草制定了2個國家標準,23個行業標準,擁有19個襯布專利。
邁向新征程,維柏思特追“新”之路不停步。目前企業新的生產系統和管理系統(ERP、MES系統)正在逐步投入使用,成為行業智能制造運用第一。同時,企業還在計劃推動智能化物流倉庫的二期項目,來滿足日益增長的生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