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聚酯市場在短暫“開門紅”之后陷入走弱態勢,追根究底為下游需求暫未打通。短期來看,供需壓制仍為壓制市場的最大利空因素。
產業轉移、用工荒愈演愈烈!織造工廠開機率不足
轉眼間,紡織行業復工復產已是半月有余。
在這半月時間內,紡織企業表現得各不相同,有的為招工難而發愁,有的為缺訂單而煩心,還有的為趕交期而焦慮......可謂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員工返崗率,是復工復產階段企業的關注重點。畢竟,機器想要運轉起來,就離不開人力的支撐。
近年來,產業轉移已是愈演愈烈,一個個“年輕”的紡織產業集群在中西部地區拔地而起,而這些新集群基本都位于勞動力輸出的重點省份。
產能接二連三地落地,不僅能為當地帶來頗為可觀的經濟收益,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于是,部分工人會因工資尚可、勞動時間自由、方便顧家等因素選擇返鄉就業。
某工貿一體企業透露道,“我們是年初八開工的,剛開工時,員工返崗率就達到了85%,可接下來的一周時間,員工返崗率卻僅提升了5%。從目前情況來看,未返崗的那部分員工大概率是不會回來了。”
昔日“孔雀東南飛”,今朝“春暖雁歸來”,在這樣的現狀下,東南沿海地區的勞動力流失已是難以避免。
賣不動了!聚酯負荷提升遠超下游加彈、織造以及印染領域
春節前加彈、織造領域開機率降至冰點,加彈開機率在10%附近,織造行業開機率降至5%以內,而終端領域印染行業全面停車放假,開機率降至0%。盡管國內滌綸長絲多套裝置減停,檢修規模遠超往年同期水平,但行業產能利用率仍維持在7成附近。節后隨著工人陸續返崗,滌綸長絲裝置逐漸重復,負荷提升遠超下游加彈、織造以及印染領域。
因聚酯企業工人多以當地工人為主,而下游加彈、織造、印染行業工人多為外地務工人員,以河南、湖北、安徽、貴州、云南、廣西等省份為主,且近年來行業一直面對用工荒等問題,因此滌綸長絲裝置負荷提升快于下游領域。因此導致假期乃至節后滌綸長絲行業庫存急劇增長。
假期下游織造行業開機率處于低點,而節前陸續交付訂單,因此織造領域成品庫存不斷下降,降至20天附近,節后織造行業多于正月十五后陸續重啟,月末負荷逐漸提升,因此成品庫存增量不大。反觀滌綸長絲市場,因節后裝置升溫較為迅速,而市場買氣不足,導致企業庫存增加,節前行業平均庫存半月附近,節后行業庫存普遍增加一周附近,同時也制約了年后滌綸長絲市場上漲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