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棉主力合約2月29日下跌1.62% ,收于16110元/噸。從節后鄭棉的走勢來看,整體跟隨外盤的漲跌,但上漲幅度明顯弱于外盤,但是只靠外盤刺激終究還是動力不足,今日盤面的波動即體現了資金推動跟漲外盤的投機風險。
資金流向
期貨品種(活躍)資金流入,前三分別為:滬鎳(+6.04億),棕櫚(+5.81億),焦煤(+2.48億);期貨品種(活躍)資金流出,前三分別為:棉花(-5.52億),原油(-2.97億),生豬(-2.72億)。對美棉2023/24年度的期末庫存可能繼續下調的擔憂,以及對全球棉花消費好轉的預期推動ICE棉花偏強運行,市場繼續關注美棉每周的出口銷售數據及新年度種植情況。春節長假回來后國內棉花的走勢弱于外盤,下游復工,但是棉花現貨市場成交清淡。整體紡織產業情況仍然偏樂觀,這支撐了棉花價格,但是下游的原料補庫和對高棉花價格的接受度需要取決于是否有好于預期的新增訂單以及價格能否向下傳導,這需要觀察。從鄭棉的走勢來看,雖然節后整體跟隨外盤的漲跌走勢波動,但上漲幅度明顯弱于外盤,目前仍處于16000-16500的震蕩區間之內。因為國內的供需情況整體弱于美棉市場。首先從產量方面來看,截止到上周新棉的加工量已經超過550萬噸,而近期盤面的注冊倉單量僅是平和緩慢增長,截止目前有15331張,合約61萬噸,上方的套保盤壓力仍有待釋放。進口棉方面2月船期美棉強勁,3-5月份船期巴西棉接替,預計今年上半年進口數量處于同期偏高水平。而需求端元宵節后市場新增訂單暫無明顯放量,下游開機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棉紗市場報價近期有所下調,旺季不旺預期增強。所以整體來,截止一季度末國內市場棉花供需預計維持寬松格局,上漲基礎不及外盤。3月份市場交投邏輯將逐漸向新年度棉花的種植面積轉換。從氣象局最新預測來看,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從2023年5月開始)自2024年1月以來開始衰減,峰值出現在2023年12月,是一次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在往期的氣象專題也提出過,在厄爾尼諾事件峰值回落的年份,全球棉花產量上升的概率較高,以美國、印度以及巴西的產量上升為主。同時從當前糧棉比價的走勢來看,棉花種植面積提升為大概率事件。所以在鄭棉自身基本面支撐不足,市場交易重心切換的階段,鄭棉高位回調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