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棉延續弱勢行情
昨日,鄭棉期價再創階段新低,今日鄭棉延續弱勢行情,10月19日,鄭棉主力合約收盤價為16445元/噸,跌80元/噸。市場在宏觀加息擔憂再起以及產業供需轉弱等因素主導下,弱勢運行態勢不改。市場上有關2023/24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預期持續下滑,機構、投機商、涉棉企業信心不足。從目前來看,包括中國、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印尼、土耳其等等各紡織大國對2023/24年度美棉的詢價、簽約表現并不積極主動,紡織品、服裝新增訂單嚴重不足制約棉花消費。
鄭棉接連下挫
近日,鄭棉連續下挫,隨著盤面跌破16500元/噸觸及7月以來新低,交收雙方反應不同地區以及不同心態反應各有不同。原本收購心態就趨于謹慎的軋花廠下調收購價甚至暫時停收;棉農挺價意愿較強,但部分選擇順價交售或者水比較高的蛋卷棉則急于交售。目前新疆機采棉尚未大量上市,棉農與軋花廠博弈加劇。
根據最新情況來看,近期,軋花廠普遍下調收購價格,手摘棉毛衣分41收購價基本在8.6-8.8元/公斤區間,機采棉收購價基本低1塊錢,衣分每降一個收購價下調1毛。
整體來看,棉農對于當前收購價下調接受意愿不強,挺價觀望仍然是大多數。
10月18日,儲備棉銷售成交率僅為29.33%,再創新低。持續的低成交率一方面說明紡企信心走弱下拍儲趨于謹慎,另一方面紡企原料庫存已較為充足,但產成品累庫增加下對原料的補貨積極性不高。
儲備棉輪出持續疊加棉花進口量增多及新棉上市,棉花供給端趨于寬松,而需求端仍無明顯改善,引發鄭棉持續向下調整。但鄭棉快速下跌后,紡企逢低點價,點價成交量明顯增加,且原料下跌較快使得紡紗利潤有所好轉。同時棉農仍存較強惜售心理,博弈仍將持續,盡管本年度國內棉花減產已成為共識,但當前減產幅度以及收購價格仍不明朗。
棉紗累庫率回升
從山東、河南等地棉紡企業的反饋看,廣東、福建、江浙等沿海地區輕紡市場棉紗詢價、出貨氣氛偏弱(佛山、中山C21-C40S針織紗成交延續冷清),部分棉紗貿易商被迫降價,中間商訂單較10月上旬也沒有起色。但一些布廠給紡企直接下訂單的現象較前期增多,尤其出口歐盟、日本、美國的溯源單增長明顯,這樣的訂單利潤不高,只能保證企業維持正常生產。
從調查來看,進入10月份,部分中小型紡企銷售不同程度放緩,累庫率有所增加,尤其50S及以上高支紗表現欠佳。規模以上企業產銷率大多持穩,受下游貿易商拋貨及織布企業補庫推遲的影響不大。
近兩日棉花、棉紗期貨行情快速回落,帶動紗線現貨市場價格也繼續走弱,目前紡企多數盡力維持報價,中低支紗成交價回落情況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