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航運公司正抓緊利用紅海危機帶來的收益,積極與BCO、托運人和貨運代理展開合同談判。最新一期德路里運價指數WCI顯示,亞洲-美國西海岸集裝箱現貨價格保持穩定,平均價格為每40英尺4754美元,較12月初上漲約140%。這一增長主要受到美國強勁消費需求的支撐,1月份洛杉磯圣佩德羅灣港口和長灘港口的進口量分別實現了19%和23%的同比增長。
航運公司在中國農歷新年前后的運力管理策略非常明智,通過取消航次和允許其他航次“順延”調整,有效應對了市場變化。德路里集裝箱研究高級經理西蒙•希尼表示:“這無疑是航運公司的一個成功案例!彼M一步指出,隨著年度合同談判季節的臨近,現在是航運公司實現市場復蘇的最佳時機。
事實上,在3月初即將舉行的JOC TPM會議上,航運公司預計將占據主導地位,這標志著年度跨太平洋合同談判的正式開啟。與此同時,WCI亞洲-美國東海岸現貨價格本周下跌2%,平均價格為每40英尺6170美元,但仍為紅海中斷前平均價格的兩倍。
其他航線,受春節后需求減弱影響,亞歐集裝箱即期運價本周有所下滑。Xeneta的XSI亞洲-北歐現貨指數本周小幅回落1%,平均價格為每40英尺4,536美元,較12月初的平均水平高出260%。
對地中海航線來說,波羅的海貨運指數(FBX)的亞洲-地中海即期平均運價下跌7%,降至每標準箱5758美元。
鑒于市場正進入傳統淡季,且消費者需求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歐洲市場的運價漲勢能否持續尚不確定。
托運人已收到警告,承運商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加強北歐和地中海航線的運力削減計劃,以維持費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蘇伊士運河改道非洲海岸,1月份承運商成功吸收了約30萬標準箱的新增運力。然而,本月又交付了12萬標準箱,這可能會使航運公司在部署新運力方面面臨挑戰。
與此同時,在跨大西洋貿易航線上,馬士基報告稱其歐洲至北美航線的需求更加強勁,并指出這與紅海航運中斷導致的采購模式轉變有關。
同時,航運公司一直在削減北歐至美國東海岸航線的運力。例如,東方海外在其ATE1航線上將一艘13,000TEU的船只替換為一艘8,000TEU的船只,該航線是與母公司中遠海和達飛集團在海洋聯盟內共同運營的。
需求的改善和運力的減少導致本周北歐至美國東海岸的現貨運價再次飆升,WCI進一步上漲了10%,平均每40英尺2173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