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輕奢”“淺藍”“白色配色”——在鍵盤上敲下四個關鍵詞,僅用時3秒,電腦屏幕上就彈出4張像模像樣的家紡設計畫稿。近日,在位于南通市通州區川姜鎮的南通聚春皖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設計師王永江輕描淡寫一番操作,就完成了一套設計初稿。“都是ai的手筆。”王永江一語道破其中玄機。
不久前,ai在南通家紡市場完成“首秀”。浙江凌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攜style3d home“3d+ai”工具亮相,現場展示“ai設計、3秒成畫”功夫,技驚四座,成為全場焦點。
2023年初,以chatgpt的橫空出世為標志,世界范圍內掀起人工智能(ai)新一代科技革命浪潮。ai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普通人的工作生活,在各行各業扮演起“重要角色”。“ai搞設計,在業內不是新鮮事。”浙江凌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家紡事業部總經理聞中華說,“3d+ai”技術早已運用于服裝、動漫等影視、設計行業,技術層面日趨成熟,ai“進軍”家紡設計領域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產業和市場發展所需。
家紡是南通傳統優勢產業,通州區、海門區兩地交界方圓約50平方公里區域,經過40多年發展,形成南通家紡城和疊石橋國際家紡城兩大“超級市場”。國內一半“四件套”產自南通,南通家紡遠銷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超過2300億元。“創意設計是家紡產業的靈魂。”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兩大市場”云集家紡研發設計機構200多家、研發設計師逾萬名,據不完全統計,平均每小時就有15件新品誕生。南通家紡產業長盛不衰,始終保持旺盛活力,靠的是練好創意設計這項“看家本領”。
歲末年初,家紡“春夏款”上新在即,設計行業開始“暗暗較勁”。南通聚春皖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幾乎每天都有新品推出。“創意設計也需‘走量’。”南通聚春皖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聚達說,隨著直播電商興起,一款家紡產品的壽命短則數天、長則兩三月,家紡產品新陳代謝和變現周期進一步縮短,沒有豐富的新品去迎合快節奏的網絡消費市場,家紡企業很難活下去。
傳統家紡設計包括畫稿設計、布品搭配、成品出樣、拍攝樣照等流程,一個新品的研發周期大約25天到35天。“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創意設計要在“量”上取勝,唯有先人一招、快人一步。如何在更短的時間里設計出更多、更好的產品,是每家家紡企業都在苦練的“內功”。
“ai加入,事半功倍。”自從用上ai技術,南通佳宏布業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袁中華的“出手”效率大增,現在不到1小時,他就能完成一件新品從畫稿到效果圖的“全案設計”,再同步發送至小紅書等電商平臺測試用戶點擊量,只要市場反饋良好,就迅速投入量產。
ai設計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張聚達對ai的應用前景頗為看好。他介紹:2022年底,公司投入約150萬元用于春夏新品設計研發,共45款產品實現量產,銷售額約3000萬元;去年11月,公司投入約2萬元引進“3d+ai”技術,春夏款設計研發總投入較2022年減半,最終確定97款新品量產,預計銷售額至少翻一番。
越來越多企業被ai“圈粉”。聞中華透露,凌迪數字科技已成功將“3d+ai”技術應用在家紡行業款式上新、線稿出款、花型設計等方面。南通地區9家家紡企業引進了“3d+ai”技術,完成了500多個數字款式上新。家紡設計周后,凌迪收到南通家紡市場60多家企業的“offer”,希望聘用“ai設計師”。今年,凌迪將加緊研發ai材質系統,賦予ai更加細膩、精準的紋理設計能力,駕馭亞麻布、羊毛、皮革、化纖、絲綢等材質的面料設計要求,讓“ai設計師”更加游刃有余。
對于設計師而言,ai是一把“雙刃劍”。“指不定哪天,我的工作就被搶走了!”王永江坦言,可以預見,家紡低端產品設計將被ai取代,設計師這碗飯將越來越難吃。但從長遠看,人工智能的普及將促進家紡產業高質量發展,倒逼設計行業從業者轉型升級,拿出更多更具創造性的精品力作,與人工智能“搶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