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經濟論壇近日發布的《首席經濟學家展望報告》,56%的受訪首席經濟學家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將下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也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從2023年的3%小幅下滑至2.9%。
在全球經濟面臨考驗之際,中國經濟備受關注。
受訪專家表示,今年全球經濟將延續“弱復蘇”態勢。在外部諸多不確定性背景下,新一年中國經濟將延續2023年平穩恢復、持續向好發展態勢,將為亞洲及全球的經濟增長注入動力。
全球經濟增速預期走低
“在通脹壓力和地緣政治沖突的影響下,2023年全球經濟呈現‘弱復蘇’的態勢,經濟增長動能嚴重不足。”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如是表示。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制造業PMI均值為48.5%,比2022年下降3.3個百分點,全年各月均運行在50%以下,全球經濟增長勢頭比2022年有所放緩。
分區域看,2023年亞洲制造業PMI均值為50.7%,與2022年持平,顯示出較強的增長韌性;非洲制造業PMI均值為48.8%,比2022年下降1.9個百分點;美洲和歐洲制造業PMI均值分別為47.5%和46.3%,均比2022年下降5.6個百分點,歐美持續加息和歐洲地緣政治沖突給制造業帶來負面影響。
《首席經濟學家展望報告》顯示,盡管全球通脹形勢有所好轉,但各地區經濟增長前景大相徑庭。南亞和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前景依然樂觀,2024年有望適度增長。美國以及歐洲、中東和北非等地區的經濟體2024年表現將較為疲軟。
基于全球經濟恢復動能持續走弱,世界主要機構普遍認為2024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略低于2023年。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以及紅海危機等地緣政治沖突對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影響仍將是困擾2024年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因素,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性仍將受到挑戰。
徐洪才亦認為,影響全球經濟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歐美央行何時開始降息;二是中國經濟的增長,特別是宏觀政策支持經濟增長的力度;三是各國開展經貿合作的程度;四是地緣政治沖突何時能緩解、結束;五是數字技術的推廣應用,特別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非洲國家的受益情況。
中國經濟將持續回升向好
近期,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在內的多家國際機構紛紛調高了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看好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各方普遍認為,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表明,中國經濟增長會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積極的溢出效應,中國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將使其他經濟體的產出水平平均提高0.3個百分點。
對于2024年,匯豐銀行環球研究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晶表示:“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備受關注!眹@中國經濟,劉晶認為有以下五大宏觀主題值得關注:一是房地產有望實現軟著陸;二是國內消費持續向好,預計實現同比7%的增長;三是財政主導,政策合力增加;四是“先立后破”,結構轉型更為平穩;五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轉正。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5.2%,如期實現年初確定的政策目標。徐洪才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將延續2023年平穩恢復、持續向好發展態勢,將為亞洲及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動力。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總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把擴大內需作為重中之重。“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些政策的出臺和落實,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會得到逐步緩解,居民消費價格有望隨之企穩回升。我們預計,2024年價格會溫和上漲!笨盗x說。
徐洪才認為,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還要依托創新驅動,同時短期內要通過逆周期、跨周期政策協同發力,各項政策保持一致,促進內需不斷擴大。近年來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指導思想,意味著接下來在結構調整、質量提升、改革創新方面會推出一些大的政策舉措。這是中國以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外部變化的不確定性的務實舉措,將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