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最近發布的《2023年貿易和發展報告》警告稱,全球經濟正在陷入停滯,大多數地區增長較去年放緩,只有少數國家逆勢而上。
報告指出,不同的增長路徑、日益擴大的不平等、不斷增長的市場集中度和日益沉重的債務負擔給未來蒙上了陰影。
由于利率上升、貨幣貶值和出口增長放緩,擠壓了各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和為人民提供生活所需的財政空間,到 2030 年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 的前景也在黯淡。
該報告呼吁改變政策方向(包括主要央行)以及在新冠肺炎 (COVID-19) 危機期間承諾的配套機構改革,以避免失去的十年。
它建議進行全球金融改革,采取更務實的政策來解決通貨膨脹、不平等和主權債務困境,并對關鍵市場加強監管。
貿發會議秘書長麗貝卡·格林斯潘表示:“我們需要財政、貨幣和供給側措施的平衡政策組合,以實現金融可持續性、促進生產性投資并創造更好的就業機會。監管需要解決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日益加深的不對稱問題。”
全球范圍內,疫情后的復蘇情況各不相同。 盡管巴西、中國、印度、日本、墨西哥、俄羅斯和美國等一些經濟體在 2023 年表現出了韌性,但其他經濟體則面臨著更艱巨的挑戰。
在增長放緩和缺乏政策協調的背景下,這種分歧引發了人們對全球經濟未來走向的擔憂。
盡管利率上升,但美國經濟卻超出了更多負面預測,由于消費者支出強勁、避免財政緊縮以及年初為遏制金融蔓延而采取的積極貨幣干預措施,通脹壓力有所緩解,迄今為止,美國經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
然而,該報告警告說,美國的投資擔憂揮之不去,特別是考慮到長期的高利率。
歐洲正處于衰退的邊緣,正在努力應對貨幣政策的快速收緊和強勁的經濟逆風,主要經濟體增速放緩,德國已經出現經濟萎縮。 報告指出,整個非洲大陸實際工資停滯或下降,再加上財政緊縮,正在拖累經濟增長。
中國雖然顯示出去年復蘇的跡象,但仍面臨國內消費需求和私人投資疲軟的問題。 然而,這個亞洲巨人比其他大型經濟體擁有更大的財政政策空間來應對這些挑戰。
經濟不平等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發展中國家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其中包括發達經濟體貨幣緊縮的影響。
債務負擔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隱性負擔,仍然是一個主要問題。 利率上升、貨幣貶值和出口增長乏力,共同擠壓了滿足基本需求的財政空間,將日益沉重的償債負擔轉變為正在展開的發展危機。
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前沿經濟體”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
因此,報告提出采取行動,通過財政、貨幣和供給側措施的平衡政策組合,實現金融穩定、促進生產性投資和創造更好的就業機會,使全球經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報告補充說,國家和超國家當局之間需要進行協調,以管理通脹壓力并確保價格穩定,營造有利于投資拉動型增長的環境,實施縮小收入差距的措施,提高實際工資并加強社會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