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最新人口數據。2023年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140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0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39‰;死亡人口1110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8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
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我國出生人口數量七連降。那么,隨著新出生人口的減少,童裝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1、童裝行業具備較強增長韌性。童裝具備較高的舒適性、 安全性和時尚性,因毛利率大于成衣,被服裝行業視為具備較強增長韌性的細分賽道。
根據歐睿數據,2022年我國童裝市場規模達到2299億元,2016-2019年CAGR為15%,領先全球平均增速水平,僅次于運動服飾。對比服裝細分賽道在疫情前后的表現,童裝的穩健抗跌性和彈性修復性僅次于運動服飾。
雖然人口出生率下滑會直接、快速影響到嬰幼兒裝,進一步傳導至大齡童裝,從而導致童裝的市場規模陷入增長乏力的困境,但回顧整個行業發展來看,兒童客群量增貢獻有限,童裝消費支出價增為核心驅動因素。
東海證券研究表示,從未來看,人口出生率已回落至世界低水平,疊加生育政策托底,五年內中大童人口數承壓但整體規模繼續銳減的概率較低,同時童裝消費支出提升具有代理模式、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結構、消費理念升級等多方堅實支撐。
2、童裝賽道作為服裝市場組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已然成為了新的競爭焦點,面對逐步增長的市場需求、巨大的市場紅利,童裝市場仍然是一杯尚未被分盡的“羹”。歐睿數據顯示,2022年巴拉巴拉在童裝市場占有率為6.8%,其次安踏、斐樂占有率分別為2.1%、1.6%,而優衣庫和阿迪達斯占有率分別為1.4%、1.3%。
隨著國內外的童裝行業、母嬰行業在相關生育政策刺激下的快速增長,也使得奢侈品品牌、運動品牌及母嬰品牌開始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童裝市場。
諸如2023年3月份奢侈品品牌LV推出首個嬰兒系列,向0~1歲的嬰兒提供服裝、配飾和玩具;而法國時裝品牌Jacquemus也推出首個童裝系列,該品牌還特別拍攝了將大人服飾與兒童系列混搭而成的 Lookbook,強化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去年4月,運動品牌On(昂跑)推出了首個童鞋系列;5月,本土運動服品牌 MAIA ACTIVE(瑪婭)發布了兒童產品線 mini maia active;美國戶外品牌 The North Face(北面)在北京開出首家門店;
母嬰品牌以Babycare為例,目前Babycare的產品體系已涵蓋洗護、孕產、出行、喂哺、玩樂、寢臥等多個母嬰品類,其童裝品牌woobaby/塢北北,定位中高端,專注0-6歲嬰童內外服裝,產品受到母嬰消費者的喜愛。
從行業發展來看,相較其他國家而言,新出生人口902萬的中國童裝市場仍然有巨大的增長機會與潛力。對于從業者來說,一是專注產品本身,充分布局與產品相匹配的渠道,二是服務好現有的消費者,提高目標消費群體的產出,相信未來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