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國環境署數據顯示,紡織服裝業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0%,比所有航班和海運的碳排放量總和還高。預測顯示,等到2030年世界人口增長至85億時,服裝紡織行業的碳排放量或超石油行業,成為第一大碳排放源。因此,紡織服裝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迫在眉睫,未來“碳中和”服裝將成主流。
KPI披露不足,服裝行業減碳意識仍需提高
日前有機構對太平鳥、安踏、H&M、優衣庫幾家服裝品牌的ESG報告及年報進行了調研,揭開服裝行業碳中和的當下進程。目前,調研企業中僅有H&M與優衣庫對氣候目標做出了詳細的KPI披露。
H&M在ESG報告中披露,其整個集團的⽓候⽬標是到2030年,以2019年為基準,將范圍1和范圍2溫室⽓體絕對排放量減少56%,范圍3溫室⽓體絕對排放量減少56%。⻓期⽬標是到2040年實現凈零排放;到2030年,商店⽤電強度較2016年基準降低25%;到2030年,供應鏈中電⼒100%可再⽣;到2030年,在運營中使⽤100%可再⽣電⼒。
優衣庫及其母公司迅銷集團制定了截至2030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而言:在該企業全球店鋪和辦公室,計劃到2030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9年度減少90%;在供應鏈端,計劃到2030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9年度減少20%;在商品端,計劃到2030年度將全服裝面料的約50%替換為環保再生面料。
由此可見,H&M、優衣庫等海外服裝品牌對減碳目標的披露較為重視,而國內品牌提升空間較大。
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究竟排放了多少碳?
中國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兼可持續發展項目主任胡柯華表示:“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年碳排放量大約在2.3億噸左右,2020年碳排放總量約為2.09億噸。行業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碳排放量的2%,占全國工業碳排放量的2.8%。那么,在紡織服裝行業產業鏈中,哪些細分行業的碳排放量較大?
胡柯華表示,紡織服裝行業主要包括紡織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服裝服飾業3個細分行業。其中,化學纖維制造業和紡織業的碳排放量在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碳排放總量中分別約占23%和69%,服裝服飾業約占8%。
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節能減排進度如何?
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溫室氣體排放自2000年起隨著行業快速發展逐步上升,而后進入平穩期。2014年—2020年,行業溫室氣體排放年均增速均低于0.5%。從排放強度來看,行業排放強度連年下降。2005年—2020年,行業排放強度累計下降超60%,‘十三五’期間共下降16%。3個子行業碳排放強度均呈下降趨勢,其中,化學纖維制造業累計降幅接近70%,紡織業排放強度累計降幅達63%,紡織服裝、服飾業排放強度累計降幅接近65%。
獨行者速,眾行者遠。近日,為實現行業減碳目標,中國紡聯積極整合行業力量,在推動行業企業和產業集群開展氣候行動方面開展了不少富有創新性的工作。啟動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便是其中之一。這項計劃支持一批重點企業開展氣候創新行動,并引導重點產業集群打造先行示范。截至2023年9月,已有21家品牌企業、42家制造企業和3個重點紡織集群加入這一計劃,用實際行動踐行氣候承諾。在這一企業和集群名單中,亦有不少行業知名品牌。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當前,在紡織服裝行業,我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是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在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的過程中,來自國際和國內市場的需求,倒逼企業探索低碳發展之路。
碳中和是一場馬拉松, 期待在更遠的未來,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各相關方能主動加入氣候行動,引導和推動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真正通過產業的力量,實現價值鏈上的“碳”協同,即價值鏈上的消費者、品牌、制造企業形成一種“碳”共振,助力實現國家減排目標,并推動全球時尚產業綠色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