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雙弱之下,鄭棉11月上半月窄幅震蕩,下半月主力合約加速下跌至最低14840元/噸后,反彈重新回到15000元/噸以上,棉市在經過一波大幅下跌之后,暫時迎來小幅反彈,并重新站上萬五關口,市場供需基本面維持雙弱局面,新棉大量上市,而消費依舊較弱。
隨著CF2405合約持續在15000元/噸關口附近盤整,12至1月新疆棉花加工出貨壓力上升,貿易商/期現公司入市通道逐漸打開,貿易商“跑步入市”,倉單注冊明顯加快,鄭棉CF2401合約多頭逼空頭交貨或“功敗垂成”。
ICE棉花缺乏上漲驅動
鄭棉走勢獨立
國際方面,近期美棉價格維持在80美分低位振蕩。周度出口數據較之前略有下滑,新年度棉花收割進度較快。市場未有大的消息面刺激,ICE棉花缺乏上漲驅動,不過隨著美元指數高位回落以及海外金融市場轉強,ICE棉花短期進一步下跌的壓力也不大,預計短期內將圍繞80美分/磅震蕩。ICE棉花走勢上周,鄭棉走勢獨立,沒有和美棉走出共震續跌行情,一方面說明前期鄭棉跌幅過大,提前透支了下跌空間;另一方面顯示國際市場消費不足,美棉需求不如預期,繼續弱勢下跌。目前各國紡織廠普遍虧損經營,最多也只能盈虧持平,其原因就在于下游零售端和消費者的需求仍沒有改善。據美國零售聯合會的調查,雖然美國目前的通脹率已經從去年的高點回落,但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以及地緣政治形勢緊張正在影響消費者的信心,今年三季度,美國服裝進口量繼續下降,棉制服裝進口降幅大于化纖和羊毛服裝。三季度,美國服裝進口量同比下降16.46%。其中,美國棉制服裝進口降幅為19.30%,羊毛服裝為15.12%,化纖服裝為15.69%。鄭棉主力合約市場走勢12月6日,鄭棉主力合約上漲1.47%報收于15145元/噸,漲220元;棉紗主力合約上漲1.21%報收于20865元/噸,漲250元。目前,國內棉花供應端寬松,新疆籽棉交售進度超90%,但銷售進度放緩,紡企信心不足,維持剛需采購。下游局部地區棉紗產銷較前期略有好轉,總體市場仍處弱勢。在成本支撐和套保壓力的共同作用下,鄭棉短期或仍維持區間震蕩,繼續向下的空間不大。
棉市羸弱
新疆籽棉收購價繼續下跌
國內新棉上市速度加快,但銷售進度慢于去年同期水平,顯示下游需求疲軟。按照國內棉花預計產量565.7萬噸測算,截至11月30日,全國累計加工皮棉370.3萬噸,同比增加91.9萬噸,較過去四年均值增加5.1萬噸;累計銷售皮棉36.8萬噸,同比減少9.8萬噸,較過去四年均值減少52.0萬噸。受到皮棉市場銷售羸弱影響,新疆籽棉收購價繼續下跌,新疆機采棉收購價降至6.80-7.0元/公斤,其中北疆地區收購價稍高于南疆0.05-0.10元/公斤,部分地區37-38%衣分籽棉收購價降至6.65-6.75元/公斤。南疆阿克蘇、喀什等地手摘棉收購價也降至7.0-7.3元/公斤(38-39%衣分)。籽棉收購價下跌繼而又影響到皮棉加工成本,產業鏈負反饋繼續向下游傳導。
貿易商棉紗庫存依舊高企
今年下半年棉紗市場的交投氣氛一直較弱,很多中小紗廠出現大幅虧損,導致減停產現象持續增加。目前貿易商手上的棉紗庫存依舊高企,巨大的去庫壓力拖累了整個棉紡織產業鏈。盡管棉紗貿易商已經開始降價拋售,庫存略有下降,但紗廠的棉紗還在加速累庫,所以整體庫存的消化仍需要較長的時間。
生產純棉紗企業減停產現象增多
企業考慮提前開啟春節長假
下游紡織產業產銷率較低,目前內地紡企普遍面臨較大競爭壓力,生產純棉紗企業減停產現象增多,向差異化品種轉型為大勢所趨。當前各地區紗廠開機率穩中有降。目前,紡企剛需補庫,隨用隨買,壓縮原料庫存規模。由于棉紗銷售不暢,導致部分企業成品庫存也出現增加,為了降低風險,減小資金占壓,降低開機率,盡量壓縮成品庫存。
據山東、河北、江蘇等地棉紡企業反饋,部分中小棉紡織企業減產、停產比例有所上升,棉紗供應量有所下降,紗線出廠價和各輕紡市場棉紗報價出現止跌企穩跡象,但企業信心仍明顯不足。河北邯鄲某中型紡企表示,有些企業庫存越來越高,消費終端壓低成交價及棉紗貿易商拋貨使紡企處境艱難。該公司表示已考慮在12月中下旬放春節長假,預計假期會持續兩個月以上。新疆棉大量上市疊加10月棉花進口量再創新高,國內棉花供給寬松態勢明顯。需求維持疲軟,紗價持續下跌,紡企陷入大面積虧損,中小紡織企業停工情況逐漸增加。弱需求下市場悲觀情緒或將持續,但在沒有新增利空的情況下,國內棉價繼續下降的空間或較為有限。建議企業關注春節前下游需求情況,若仍不及預期,棉花價格在節前存在進一步回落的風險。綜上,在新棉大量上市、下游消費不濟的基本面下,短期內棉花價格預計還是維持偏空態勢,直到紗廠逐漸去庫到相對合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