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數據推給東北的朋友,雪地靴我買哪個?”最近,東北朋友們找到了上網沖浪的新樂子,那就是批改外地網友來東北旅游的“穿搭作業”。
一場雪,把哈爾濱變成現實版《權力的游戲》中的凜冬城,也激起了大家對于“玩雪”的渴望。繼暑期、十一假期后,冰雪旅游接棒成為拉動中國旅游市場的一大亮點。
“東北穿搭公式”走紅
“去東北穿成這樣行嗎?”“東北朋友來看看,我這身及格了嗎?”“看到有人在東北短袖配羽絨服,真的嗎?”不少計劃去東北旅游的網友,特別是南方網友在社交平臺上求助穿搭攻略,“主打一個聽勸”。
面對大家的旅游熱情,東北網友們紛紛寫下詳盡攻略,簡直是手把手教你把錢用在刀刃上:“帽子無所謂,鞋必須買好的,200元左右價位,羽絨服兩三百的就夠穿。”“無效單純穿厚是沒有用的,必須內搭透氣防感冒。”“不要讓任何肌膚裸露在外,手套要選可以觸屏的!”
有去東北的網友發現自己裹得“格格不入”,回來后趕緊發帖,勸其他網友不要過度“包裝”;也有網友查過大量攻略后總結了“東北保命穿搭公式”,包括護耳帽、保暖口罩、保暖內衣、暖手貼、加熱鞋墊等十余種單品,一套下來需要上千元。
“到哈爾濱的第一天是零下27度,我只穿了棉鞋和羽絨服,防御能力太低,后來到小店里花100塊買了手套和大帽子,和棉鞋一起湊成了‘游客三件套’。如果看到和我穿得差不多的人,站在路邊一邊哈著冷氣一邊吃馬迭爾冰棍,那肯定是外地游客。”
小編在閑魚上查到,有多個名為“東北旅游攻略”的帖子,賣家提供私人旅游攻略,從穿搭、景點推薦到交通規劃一應俱全,起到了“網絡旅游搭子”的作用,收費標準約10元/天。
不少商家在銷售保暖褲、護耳帽等防寒裝備時,也加上了“東北旅游”的標簽。例如,北極絨旗艦店銷售的羊毛棉褲,在標題上寫有“東北外穿、特厚”等字樣,價格在76.6至129元之間,銷量已超過2萬件;朵蓮緹旗艦店銷售的羊絨棉褲標價48至88元,宣傳“一條過冬”,已售超4萬條,互動區里“一月在哈爾濱能穿么”“沈陽的買加厚還是特厚啊,南方孩子求解答”等問題引來不少消費者討論。
冰雪“凍”出7200億元市場
在北京工作的徐女士表示,自己早早地在網上查找了火車票、景點門票等信息,希望能去東北過個“快閃”周末。“北京去沈陽很方便,不僅可以參觀歐式建筑,還可以吃東北菜、泡溫泉,是個適合上班族的周末度假選擇。”
小編通過去哪兒平臺查看到,12月2日周六從北京去往沈陽、吉林、哈爾濱的多趟高鐵車次一等座、商務座已售罄。
攜程相關負責人表示,近一周內,東北旅游搜索量較上周增長約10%,旅游產品購買量較上周增長21%;較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有沈陽、哈爾濱、長春、大連、鞍山、齊齊哈爾等。從旅游產品上看,哈爾濱中國雪鄉等景點的一日包車游受消費者熱捧。
美團、飛豬等多個平臺的數據,都顯示出東北冰雪游的火熱。截至11月20日,美團平臺大興安嶺地區年底前旅游消費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173%;11月以來,美團和大眾點評上滑雪門票團購訂單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788%。
11月以來,哈爾濱、牡丹江、延吉、漠河等目的地搜索熱度環比10月翻倍增長。除滑雪、娛雪等主流玩法外,東北特色美食、民俗服裝旅拍、冰雪溫泉、霧凇漂流、房車住宿等新興玩法也受到游客關注。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3)》指出,預計到2024—2025年冰雪季,中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有望達到5.2億人次,冰雪休閑旅游收入將達到7200億元。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云對中新經緯指出,今年迎來了疫情以來第一個完整的冰雪旅游季,旅游市場及上下游產業鏈的表現均十分值得期待。
此外,從全年旅游市場恢復的情況來看,整體已基本恢復到2019年水平,市場消費力相對旺盛.“東北三省、河北等北方地區的冰雪旅游供給較為豐富,將有望貢獻今冬新的旅游亮點。與此同時,‘洗腦式’消費、強迫購物陷阱等旅游消費投訴也將隨之而來,消費者在選擇旅游產品前應做好準備,形成自己的判斷,選擇正規、專業的企業及產品。”吳麗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