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以來,國內棉農惜售心理松動,籽棉收購僵持局面逐漸被打破,新棉加工上市進度大幅加快,而下游紡織市場轉弱跡象明顯,棉紗貿易商低價拋售增多,棉花期現貨價格快速下跌。受制于需求支撐不足,儲備棉銷售停止后,棉花價格未出現反彈。11月24日,鄭棉主力合約收盤報15205元/噸,跌155元,跌幅1.01%,再破近半年新低,一萬五關口保衛戰已打響。
10月份以來為何棉花價格大幅波動,拋儲、棉花進口如何影響供應市場?影響國內棉花市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供應充足
國內棉花市場近期是需求主導,隨著新棉集中上市、四季度進口棉預期到港量較大、以及7月底以來儲備棉的持續投放,國內棉花年底之前供應非常充足,影響了鄭棉短期走勢。雖然期間有期貨和股市消息面提振,一度反彈,但是在下游疲軟的壓力影響下,市場信心缺乏,影響了鄭棉的反彈力度和持續性,市場還是從情緒炒作轉到基于下游基本面的供需狀況。
二、棉花棉紗進口增加
據海關統計數據,2023年10月,我國進口棉花約29萬噸,環比增加約5萬噸,同比增長約122.1%。2023年10月,我國進口棉紗線約17萬噸,環比減少約1萬噸,同比增長約162.6%。部分棉花、棉紡織企業表示,雖然已預料到10月份棉花、棉紗進口同比仍將增長,但漲幅如此之大超出預料。10月棉花進口量增加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國內棉花市場的供應量,抑制了鄭棉的反彈。而棉紗進口增加則讓本就庫存高企的貿易商加大拋貨力度,再加上對四季度的預期不高,貿易商出貨心態加劇。
三、下游需求疲軟
進入11月份以來,下游需求疲軟狀況持續,棉紗貿易商庫存積壓嚴重,紡織企業累庫壓力加重。由于近半個多月來,貿易商虧損面持續擴大。下游紡織市場形勢嚴峻,需求持續走弱,內地紡企生產仍處于大幅虧損的狀態。紡織企業訂單不足,產成品出貨持續不佳,紡織企業累庫的壓力持續加重,紡企及貿易商爭相出貨,而下游需求有限,織廠開機率快速走低,導致棉紗價格一再下跌。
紡企限產增多,開機率繼續下滑。因此,在新棉、進口棉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國內棉花年底之前供應非常充足,而需求端的情況不理想,下游利潤較差、成品庫存壓力上升導致紗廠和布廠的開工率持續下降,進而限制紡織企業的原料采購需求,需求不佳令棉價缺乏上漲動能。目前棉價的支撐主要來自成本端,但是由于需求不佳國內棉花現貨價格繼續緩慢下行,繼續對鄭棉期貨構成壓力。預計中短期內鄭棉主力將在15000-15500之間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