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北方的深秋已有些寒意,但在位于曲周縣的邯鄲富億達紡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億達)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場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抓緊將制作好的磨毛布切割、打卷、裝箱。幾天后,這批坯布將漂洋過海,運往印度尼西亞。
“國慶節剛過,公司訂單就已經排到了明年春節前后。盡管我們產品每米比同類產品價格高1元,但仍供不應求。”說到這,公司總經理關忠信一臉驕傲。
看起來,只有100名員工的富億達,廠房面積不算大,設備也不算國內領先。可就是這樣一家小微企業,10多年來,憑借高質量的產品,搭乘“一帶一路”的東風,產品出口印度尼西亞、坦桑尼亞、南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柳暗花明,打通海外市場
時間倒退到2010年,正在浙江從事染料生意的關忠信,響應政府號召,和南方朋友計劃合資創建一家紡織公司,主要生產化纖磨毛布。
經過精心籌備,2012年春天,公司正式鳴鞭開業!
要說,機械紡織和傳統的土布制造,原理相通,所需的工序也大同小異,無非是拉絲、整經、穿綜、制造等,只是附近的村民,大多以種地為生,哪見過這些?
技術需要完全培訓不說,從南方過來的技師也發現,由于絲線材質的細膩脆弱,對于溫度和濕度的要求極高,稍微一點的溫度濕度變化,就可能出現斷裂。
工序得適時調整,工人也要從零培訓。經過一年的快速適應,雖然工人技術還不算精通,但公司生產逐漸走上正軌。
然而,變化發生在2013年,面臨南方朋友的突然撤資,關忠信一下子傻了眼。本就對紡織是門外漢的他,眼看著布料質量趕不上市場水平,員工們又人心渙散,企業陷入困境。
擺在眼前似乎只有兩條路:另起爐灶或是宣告破產?關忠信不甘心,他開始大刀闊斧改革,一點點鉆研技術,并出臺新的規章制度,對員工進行嚴格管理。
幾個月后,眼看著公司重上正軌,關忠信便開始琢磨質量如何快速提升。借助兒子之前在南方外貿公司工作的關系,他邀請到業內知名的印尼客商來到了富億達參觀。
“他們雖然沒看上我們公司的產品,但是對于生產和管理,提出了很多要求。”關忠信把印尼客商的要求奉為圭臬,不斷靠齊。
短短一年后,富億達磨毛布的質量便有了較大提高,關忠信把布樣寄送給當時婉拒的印尼客商和其他客商。
沒想到,國外客戶試用之后,隨即發來電郵,下達訂單。從此,富億達打開了和海外市場直接對接的第一步。僅2014年一年,富億達便出口創匯3776萬元。
精耕細作,站穩海外市場
“一說起紡織產業,很多人還停留在低附加值、科技含量低等陳舊印象上,但實際上,要想發展好,新點子可不能少。”關忠信坦言,多年來,無論是到各地學習先進技術,還是自主研發“土辦法”,富億達在創新這條路上,走的每一步都扎實有效。
就拿織布來說,生產磨毛布采用的是噴水織機,生產過程中,機器上的泥污和水垢很容易造成白色磨毛布布面污染。一直以來,業界都是通過漂白清洗的辦法去除污點和水垢。但漂白劑多呈堿性,直接影響后期印染著色效果,技術攻關多次也收效甚微,這讓國內外很多印染廠家很是無奈。
沒想到,關忠信卻攻克了這個難關。“我在織布機上加了卷簾,布卷外面再掛上加裝PVC管的布簾,不僅解決了布簾與布卷粘連問題,同時避免了泥點濺到布卷上。”連續幾天,關忠信在織布機前觀察研究,終于琢磨出了解決污漬的辦法。
此外,水垢問題同樣是行業面臨的一道難題。按照織布機廠家操作要求,織布機的噴水嘴和綜絲通常一個月清洗一次,這一操作又被稱為“洗車”。由于“洗車”需要停機,影響生產,不到萬不得已,很多磨毛布生產企業不會“洗車”。
捧著設備圖紙,鉆到織布機底下仔細觀看,關忠信經過多日研究,發現在噴水嘴兩側各加裝一個專用裝置,適當調整水壓,就能實現織布機工作狀態下隨時“洗車”。他把這一做法命名為“不停機洗車法”,還獲得了國家專利。
“沒有了污漬和水垢,布匹也就不用再漂白。保持布的原有性狀,后期著色會更均勻、更鮮亮,而且成本又降低了一大塊。”提起這些,關忠信難掩笑意。多年來,喜歡動手琢磨的他,用最接地氣的方式,不斷進行著技術革新,而背后,是他對于產品質量的不懈追求。
巧借“東風”,拓展海外市場
國慶剛過,關忠信就開始為產能不足而發愁,“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春節,還不斷有新客戶找上門要貨,老客戶也要求增加訂量。工廠已經滿負荷了,實在生產不出來。”
這甜蜜的煩惱,讓同行很是羨慕。每年的國際紡織品訂貨會,富億達總是化纖磨毛展區最搶手的一家,雖然售價高于同類產品,可是訂單卻根本不愁。除了產品質量,富億達吸引許多外商與其合作的原因,和國家在海外日益崛起的國際形象也不無關系。
“我們現在最大的出口地是印尼,當地很多客商是海外華僑。一聽我們來自中國,便有著來自‘老鄉’的天然信任感,而那些當地客商,也因為近幾年中國政府對當地的幫助,會在同等競爭者中優先選擇我們。”關忠信坦言,自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隨著泗馬大橋、印尼最長鋼拱橋塔園橋、印尼第二大水壩佳蒂格迪大壩等一大批標志性工程落成,為當地民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當地人民對于他們這些遠道而來的中國人,懷有最樸素的善意。
而這種信任,也讓富億達回報以更高的產品質量。“國外客戶要求坯布單位克重是100克,其他廠家實際生產出來的可能是95克,也可能是105克,這會導致后期印染效果大打折扣,也影響成品商在市場的信譽。”關忠信說,他們通過對絲線質量、門幅尺寸等要素精準控制,確保了坯布品質穩定,自然也更贏得客戶信賴。
深深的信任、重重的激勵,“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僅讓富億達激揚起民營企業“根正苗紅”的自信,也讓其感覺到身上沉甸甸的責任。
“參加廣交會的高鐵票已經訂好了,我們今年打算去外面看看現在的市場有沒有變化,再帶一批新訂單回來!”關忠信說道。而即將隨同他們一起啟程的,還有企業繼續漂洋過海、彰顯拓展版圖的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