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又三年,江浙沿海大規模淘汰噴水織機后,全國織機產能,卻又增了!據中國長絲織造協會統計,截至2022年底,我國長絲織造行業織機規模達到83.6萬臺,其中噴水織機77萬臺,同比增長5.48%。2022年全年我國化纖長絲織物總產量達到595億米,同比增長6.82%。
無梭織機銷售量價齊升,中西部備受行業關注
而據上半年紡機銷售情況來看,這一增長趨勢還在繼續。
據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分析,2023年上半年織造機械產銷量穩步提升,外貿出口情況好于預期,量價同比持續增加,但受國內外終端需求不足的影響,企業銷售繼續承壓,同時面對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銷售價格及付款方式并未及時調整等復雜局面,企業經營利潤被壓縮。
據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統計,2023年1-6月國內主要生產廠家共銷售高速劍桿織機4600臺,同比增加24.32%;銷售噴氣織機14000臺,同比增加14.75%;銷售噴水織機25000臺,同比增加4.17%。
出口方面,1-6月,出口劍桿織機8308臺,出口金額12048.7萬美元,數量同比增加54.17%,金額同比增加30.25%;出口噴氣織機2852臺,出口金額6674.5萬美元,數量同比增加91.54%,金額同比增加135.33%;出口噴水織機5724臺,出口金額5966.9萬美元,數量同比增加16.37%,金額同比增加9.97%。
隨著國內紡織集群轉移進程推進,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新疆等市場備受紡機企業的關注。
紡機行業風生水起,紡織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
而不得不提的是,盡管紡機行業貿易實現同比增長,市場熱度提升,但不能否認的是,紡機行業風生水起的同時,紡織行業的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
“從事長絲織造產業的門檻不高,是造成過去一段時期織企井噴式增長的主因。”南通恒暢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正旭坦言,幾年前,企業只要具備一定的融資能力,花上五六百萬元就可以置辦十幾臺織機,小規模地進入這個行業。“設備可以分期付款,技術要求又不高,他們很容易就能運轉起來。”
不理性的投資也是造成行業出現困境的根源所在。“從多年的從業經歷來看,只要市場稍有回升,很快就會有企業擴產。”永尚紡織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舉例說,2019年下半年,由于下游客戶試圖開發新品帶動消費,品種增加導致坯布需求增長,市場流通性突然變好,導致當地新增了約2000臺織機,但這段繁榮期只維持短短幾月。“好比市場只需要1000萬米面料,但現在市場流通著1100萬米,我們不能認為受影響的只是那100萬米布,其余1000萬米同樣賣不出好價錢。”
行業陷入困境,并非單純地因為需求受到抑制,市場供給也超出了實際需求。近年來因為沿海淘汰潮使得織造辦廠反而越來越多,機臺數成倍擴張,且生產產品以常規品種從而導致市場上的庫存一直處于過剩的狀態。而且未來1-2年內,常規產品供過于求的狀態依舊是難以改善的。庫存消化不完,不敢也無資金繼續下單,處于兩難狀態。
接下來的市場行情如何,誰都沒能精準預測,但產能過剩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