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于2023年9月20日編制和發布了最新的《亞洲品牌500強》排行榜。這是世界品牌實驗室第十八次對亞洲品牌的影響力進行的測評,共有20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個品牌入選,中國(包含港澳臺地區)入選的品牌共計215個,占整個亞洲品牌500強的43.00%,位列亞洲第一品牌強國。日本和韓國分別有130個、49個品牌入選,分列二、三位。中國入選品牌中,紡織服裝類的有恒力、盛虹、安踏、鄂爾多斯、波司登、際華、雅鹿、李寧等。
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推動,中國品牌已經不再局限于本地市場,逐步走向國際舞臺,與國際知名品牌展開競爭與合作。此次入選的215個中國品牌中,中國大陸有174個品牌上榜,較去年增加4個;臺灣和香港地區分別有22個和18個品牌入選,澳門有1個品牌入選。自2012年起,中國上榜數量首次超越日本(中國196,日本176),至2023年中國已連續十二年入榜數量名列第一且入選數量逐年都有提升。2023年《亞洲品牌500強》共有31個新品牌上榜。其中,中國大陸新上榜品牌數量最多,有12個,新上榜的品牌包括了中國太平、波司登、竹葉青等知名品牌,他們都是中國行業領軍品牌。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不僅是亞洲上榜品牌最多的國家,在榜單占據優勢地位,在前10強和百強品牌中表現同樣亮眼。2023年《亞洲品牌500強》中,前10強被中日韓三國包攬。其中,中國占了6席,日本占3席,韓國占1席。中國國家電網、中國工商銀行、海爾、騰訊、中國人壽及中國石油位列前10,包攬了10強的大半壁江山。前百強品牌中,中國大陸的品牌入選數達到了45個,比去年增加2個,超過了日本的37個及韓國的8個,彰顯了中國品牌的量質齊優。從行業分布來看,215個中國入選的品牌中,傳媒行業以29個入選位列第一;信息技術有27個品牌入選,位列第二;食品飲料有24個品牌入選,位列第三。
疫情之后,全球消費趨勢和商業形式的變化都在向管理者們傳達一個信息:科技正在成為推動品牌轉型的重要力量。無論是遠程工作的轉變、線上營銷的需求激增、網絡信息傳達方式的迭代還是品牌管理方式的升級,科技正從各個方向改變品牌的運營模式,改變消費者的行為方式。能夠實現技術進步的品牌,通過變革將技術與業務緊密相連從而創造更大價值,成為帶動行業發展和進步的新引領者。1.科技帶來全新的品牌營銷模式利用數字技術和互聯網平臺來推廣品牌、產品或服務,以吸引、互動和轉化目標受眾,這種營銷方式已成為現代商業環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品牌營銷的角度來看,科技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電子商務到搜索引擎再到社交媒體,品牌了解消費者的方式在不斷進化。元宇宙、虛擬現實、Web 3.0等技術給品牌展現品牌文化和內容提供了全新的方式。這些科技帶來了更加沉浸式的消費體驗、更加個性化的品牌定制和更加頻繁的品牌社區互動,從而讓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通過技術賦權讓消費者更有參與感。2.科技推動品牌與消費者的個性化連接科技在推動品牌與消費者的個性化連接中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今,在市場營銷領域,人工智能的作用正愈發凸顯。對于品牌來說,人工智能的應用正不斷擴大,可以幫助品牌建立與消費者一對一的個性化連接,實現更高效的品牌信息傳達和社群互動。通過個性化營銷內容、智能創造相關內容以及自動化銷售漏斗的各個階段,品牌不僅能更好地連接消費者,還能夠在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取得更大的成功。這種策略提升了品牌形象,實現了與客戶的深度互動,為品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3. 科技造就人工智能與產業發展融合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推動力量,加速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不僅是爭取全球科技競爭主導權的關鍵戰略,也是推動品牌科技跨越式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戰略。當前,人工智能已經在金融、醫療、交通等領域產生了顯著影響,成為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的熱點領域。中國的品牌以需求為導向,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各行業的變革,不斷深化已有應用場景,同時擴展新產業和領域,不斷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激發人工智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滲透、擴散和顛覆作用,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