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材料,一代裝備,一代產業,先進材料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基礎。
9月6-8日,以“先進材料引領高端裝備產業發展”為主題的第八屆中國先進材料產業博覽會暨軍民兩用新材料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青島世界博覽城舉辦。大會自2016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七屆,已成為國內新材料領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大會活動,打造了高層專家學者交流平臺、軍民兩用技術創新平臺、先進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和技術產品展覽展示對接平臺。
本屆大會邀請了國內500余家代表國內高端裝備領域新材料的企業參加展覽展示,并邀請各對口領域品牌采購商深度參與、對接交流,同期舉辦軍民兩用新材料大會及10余場各領域材料專業技術論壇、供需對接會,助力軍地科技協同創新、軍地合作,突破新材料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先進材料全產業鏈展示交易對接平臺。
本屆大會上,可“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紡織先進材料大放異彩,其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風力發電、氫能、光伏發電等眾多領域的應用,引起社會熱烈關注。
紡織新材功能非凡
在軍民兩用新材料大會的高端訪談環節,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主持,對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教授陳光,東華大學教授徐桂銀,江蘇奧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士華,中國化纖協會、中國復合材料協會技術專家,中復神鷹技術專家張定金,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愛琴暢談了包括紡織材料在內的先進材料的發展前景。
徐桂銀介紹,他所在的團隊一直在研發纖維膜材料,目前取得了較大進展。此外,東華大學還有三個特色產品,分別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聚酰亞胺纖維、碳纖維,三種產品在各大領域都有很大發展,未來前景非常廣泛。
張定金介紹,碳纖維近年來發展迅速,已經在航空航天、風力發電、軌道交通、體育用品等領域,特別是風力發電、氫能、光伏等新能源領域,都獲得了較大應用。可以說,碳纖維在比強度和鋼度方面,已成為最優秀的材料。
王士華介紹,聚酰亞胺纖維目前成就明顯,建成了全球首條千噸級干法紡聚酰亞胺纖維生產線。聚酰亞胺材料是制作高溫過濾材料氣體分離、鋼鐵冶煉、垃圾焚燒等的關鍵材料,還可以用于消防服、飛行服等防護服的制作。做成蜂窩材料深度加工后,還可以應用到航空航天領域,用途非常廣泛。
田愛琴則分享了高鐵在應用新材料方面的感受,并對所需材料提出了一定期望。
陳光提出,材料的研究者生產者與裝備的設計者應相輔相成,用材料的先進性推動裝備的設計,用設計者的智慧來彌補材料的缺陷型,做到需求引領、技術推動。
端小平提到,當前國家正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求具備完整性、安全性、先進性。圍繞如何保證先進材料產業的完整性、安全性、先進性,對話嘉賓還從各自領域暢談了目前遇到的挑戰以及下一步發展。在主旨報告環節,東華大學教授徐桂銀代替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朱美芳介紹了能源纖維膜材料在環境保護領域的應用以及回收。當前,工業化及城市化使人類面臨空氣污染、能源短缺、淡水危機等嚴重問題,保障空氣、飲水、儲能及環境安全是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東華大學從纖維膜起點的開發設計到終點的降解回收,圍繞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發出了一系列纖維膜材料。
針對鋰離子電池安全問題,研發出了高抗穿刺強度、防微短路高安全性電池隔膜材料;針對空氣污染,研發出了低阻、高效、長壽命的空氣凈化濾材;針對淡水資源危機問題,研發出了低成本、超抗鹽太陽能海水淡化系統;針對飲水問題,研發出了高穩定性、高選擇性、高吸附率污水處理濾材;針對退役膜回收問題,結合等離子技術,研發出了高值再生利用退役膜、廢舊塑料等固廢的工藝。
徐桂銀最后介紹,東華大學正在加強研發,爭取把纖維材料做成集功能性、集成性、智慧型、導電性、響應性五位一體的“大纖維”材料。
此外,來自國家生態環保專家委員會、南京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中國建材集團、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遼寧省高性能樹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等單位的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也共同探討了高端裝備相關材料領域發展的最新動向。
會上,還舉行了“2022-2023年度高性能材料技術創新企業”頒獎儀式,發布了《海洋新材料知識產權白皮書》。
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
攜聯盟單位展示最新紡織先進材料
作為聯合承辦單位,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聯合多家聯盟單位參展。
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以安全防護、應急保障、輕量高強、智能發熱、創新聯合展體驗區五大場景展示了纖維制品的多種應用途徑。
安全防護場景區域,重點展示了對位芳綸、芳砜綸、高溫過濾材料、PA66等安全防護用材料。這些材料具有耐紫外線、阻燃、隔熱、防酸堿等優異特性。
應急保障場景區域,展示了應急生物防護纖維、應急化學防護纖維、應急核防護纖維。其中應急生物防護纖維主要應用于醫衛防護、生物實驗室和個人防護等領域;應急化學防護纖維主要用于防護各種毒性物質對人體的傷害;應急核防護纖維為經常處于高能射線環境下的工作人員提供安全保障,同時滿足核電、放射醫療、航空電子、輻照加工等核技術運用領域的輻射防護。
輕量高強場景區域,展示了碳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UHMWPE)、芳綸蜂窩復合材料。在輕量化材料中,復合材料憑借其高強度、低密度以及可設計性強等優點,已成為未來車用、高鐵用、航空用材料的主要發展方向。
智能調溫場景區域展出了碳基納米材料、碳基薄膜材料和石墨烯發熱纖維。同時展出了眼罩、護頸、圍巾、座椅、桌墊、毛毯、套裝等多種遠紅外發熱產品。
創新聯合場景區域,聯合武漢紡織大學、江蘇奧神新材、天津工業大學、長春博超等單位展出了超高性能、多重功能、低碳綠色的各種先進功能材料,以及創新引領的三維編織技術,復合材料輕質化、一體成型、自主化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