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棉紡織市場延續淡季行情。棉花價格持續處于高位運行,價格向下游傳導困難。為緩解原料供應端沖擊,國家儲備棉投放和棉花進口滑準稅配額政策相繼落地,棉花原料價格上漲趨勢得到有效調控,化纖短纖供應充足且價格相對平穩,供應端對棉紡織的沖擊得到一定緩解。棉制品出口下滑明顯,終端需求支撐力度偏弱,棉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持續承壓。
1、棉花價格自上而下傳導不暢以普梳32英支純棉紗價格與3128B標準級棉花的價差為代表,在今年年初價差接近8000元/噸,企業普遍盈利;在5月份左右,花紗價格縮小至7000元/噸左右,多數企業已接近盈虧平衡點;6月份之后,花紗價差進一步縮小,到目前已接近6000元/噸,按照即期價差,企業普遍處于虧損狀態。在下游終端需求無法有效支撐的情況下,棉花價格無法有效向下游棉紡織環節傳導,棉紡織行業經濟效益被嚴重壓縮。
2、棉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持續承受壓力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7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0.5%,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5.5%,營收利潤率為5.39%,同比下降0.95個百分點。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7月我國規模以上紡織工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86%,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8.06%,營收利潤率為2.82%,同比下降0.45個百分點。與整個工業體系及紡織業相比,棉紡織經濟運行承壓更加明顯。1-7月規模以上棉紡紗企業營收同比下降8.44%,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9.65%,營收利潤率為1.49%,虧損面為28.57 %;棉織造企業營收同比下降8.28%,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1.99%,營收利潤率為2.67%,虧損面為23.99%。紗和布產量同比分別下降1.96%和5.38%。規模以上棉紡紗和棉織造業營收、利潤和營收利潤率指標均顯著弱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紡織業,虧損面處于較高水平。
1-7月,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虧損面仍處于高位,較1-6月累計略有收窄。
1-7月,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營業收入同比降幅較1-6月份累計略有收窄。二季度開始,在棉花原料價格持續上漲的帶動下,棉紡織累計營收降幅呈現持續收窄趨勢。
從年初至7月份,規模以上棉紡紗累計利潤總額同比降幅先擴大后收窄,規模以上棉織造累計利潤總額同比降幅持續收窄,且棉織造累計利潤總額同比降幅低于棉紡紗,棉紡紗行業盈利指標承受更大壓力。
從年初至7月份,規模以上棉紡織虧損企業虧損額累計同比持續收窄。
受國外通脹持續高漲、終端需求偏弱以及“涉疆問題”等影響,今年以來,我國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出口持續承受較大壓力。1-7月,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出口交貨值同比降幅仍處高位,外貿對棉紡織企業經濟運行影響較大且持續時間長。
3、紗和布產量同比降幅整體呈收窄趨勢1-7月份,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紗和布產量累計同比分別下降1.96%和5.38%,1-3月份累計紗產量達到最低點,隨后累計紗產量同比降幅逐漸收窄。累計布產量同比降幅整體呈收窄趨勢,1-7月份累計布產量降幅較1-6月份略有擴大。
4、國內終端紡織品需求恢復明顯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7月份,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11.4%,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的增速。1-7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2.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0.0%,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穿類商品增長12.0%。國內終端紡織品消費恢復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