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神秘”獨角獸企業SHEIN,駛入了轉型的十字路口。
憑借女裝獨立站模式高歌猛進了15年,SHEIN終于下定決心,要轉做一個綜合型跨境電商平臺了。
今年5月,一向低調的創始人許仰天對外發聲,“將通過平臺模式引入更多第三方賣家。” 也正是這個月,拼多多旗下的跨境黑馬Temu在美國市場的成交額比SHEIN高出了近20%。
7月27日,SHEIN執行副董事長唐偉在致投資者的信中,對平臺戰略做出了重點說明。截至目前,SHEIN已經在巴西、美國、墨西哥推出平臺業務Marketplace,并持續推動全品類擴張。
《天下網商》觀察到,以美國站點為例,Marketplace位于APP首頁頂部一級入口,所售品類包括家居、美妝、消費電子、鞋履、母嬰、玩具等,熱銷品的客單價基本在10美元以下。其中一些產品可使用Quickship服務訂購,在4-6個工作日內送至消費者手中。
2022年,SHEIN的營收是224億美元,這一數字極度逼近ZARA去年的261億美元,今年有望反超。但很顯然,起家快時尚、曾聲稱要做“更好的ZARA”的隱秘巨頭,如今其志已不在與ZARA掰手腕。
SHEIN為自己定下了一個新的“小目標”——2025年實現585億美元年營收(約合人民幣4220億元),較去年的227億美元翻一番,同時凈利潤計劃達到75億美元,未來3年內完成10倍增長。
從獨立站轉身第三方,SHEIN的野心是與挑釁者Temu一決高下,并向全球電商霸主亞馬遜看齊。但面對狂飆降速、估值縮水、群狼環伺的現狀,SHEIN的轉型勝算幾何?
跨境圈躍躍欲試,數千賣家已就位
“2022全球下載量最大的購物APP”,拿到這一成就,SHEIN用了14年。
而作為“有史以來擴張速度最快的電商平臺”,Temu僅用了300多天,已在美國、法國、西班牙等地位列下載量TOP1,訪問量超越了SHEIN、速賣通和Wish。
同一片市場、更低的價格,背后還站著一位財大氣粗的“家長”。Temu的“橫空出世”或許不是SHEIN轉型的本質原因,但無疑為它走向平臺化的決策添了一把火。
SHEIN 的平臺模式分兩種,一類是全托管供貨OBM模式,由SHEIN來定價、營銷、履約,商家僅負責供貨;第二類是最新開放的第三方賣家模式,也叫Marketplace,像亞馬遜、Temu一樣賣全品類的貨,商家自主定價、上品、發貨,SHEIN協助運營。
SHEIN的兩種平臺合作模式
Marketplace模式最先在巴西試水,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唐偉近期透露,平臺模式在巴西的商品銷售總額自年初以來增長近兩倍,達到近1億美元,占據SHEIN當地總GMV的三分之一以上,活躍賣家數量達6000名。
試點后一個月,SHEIN就把該模式拓展到了美國、墨西哥,并計劃今年第三季度在波蘭、德國、西班牙、意大利、法國五個歐洲國家上線,逐漸推廣到全球市場。
據悉,去年11月起,SHEIN就在為轉型做準備:高價聘請了擁有第三方品牌管理經驗的Lazada前總裁劉秀云,又在今年從亞馬遜挖來了經驗豐富的高管,主導品類擴張戰略。
《天下網商》還發現,SHEIN于7月27日在其微信官方招聘平臺發布的社招推文《下一個世界級平臺,加入就現在!》中,專門為Marketplace招聘共計32種崗位的人員,涉及商品平臺類、信息技術類、全球運營類三大類別,其中商品平臺類需求最大,包括運營、采購、產品和品類專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