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綸,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解決了國人缺衣少穿的問題,風靡全國的“的確良”給太多人留下了回憶。其最大的優點是抗皺性和保形性很好,缺點則是抗靜電、透氣性和吸濕性差等。
“如何改善滌綸缺點,給滌綸來一場迭代升級?”在青島新維紡織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長王遵元看來,未來人們的生活依舊離不開滌綸,如何讓滌綸發揮其量大面廣的價值,是他這幾年來一直用心在做的事情。而這份努力終究也得到了回報——“迭代滌綸”實現產業化,自推向市場以來累計銷售近5000噸。
“是全產業的迭代升級,而非某個性能的升級”
“迭代滌綸”初次面世,是在2018年。彼時,仿真纖維、超仿棉等各種差別化、功能性纖維層出不窮,“迭代滌綸”這一新品種并沒有引起行業很大關注。但王遵元并不氣餒,在他多年的極力推廣下,“迭代滌綸”的真正價值被越來越多的客戶認可并應用。
那么何為“迭代滌綸”?王遵元介紹,“迭代滌綸”就是滌綸的升級版,即滌綸2.0。它克服了普通滌綸的諸多缺點,實現了普通滌綸應用的迭代升級,具備舒適、自然親水、快吸快干、弱起球、低靜電、更柔軟、低溫染色、節能環保等優秀性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評價“迭代滌綸”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始創新產品,用全新的分子設計、無規聚合理論,制得嵌入了親水基因和柔性鏈段的新型聚酯大分子結構,有效提高可紡性,實現了纖維自然舒適、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等新特點。
“普通滌綸不吸水,被用來做成運動服裝,不用助劑很難做到出汗后快速干燥;而迭代滌綸的蜂巢科技分子結構實現了分子導濕,使濕氣迅速擴散蒸發,保持人體干爽舒適體驗。”王遵元介紹,使用了“迭代滌綸”的織物,蒸發速率達到創紀錄的0.43g/h。當前市面上一般的速干產品蒸發速率只要達到國家標準(0.18g/h)即可,“迭代滌綸”的速干性顛覆了人們對滌綸的認知。據了解,當前市面上的“速干之王”、“智能導濕”都源自于“迭代滌綸”。
“我們還正在研發蒸發速率0.52g/h的新產品,這個指標接近國標的三倍。”王遵元對他的產品信心滿滿。
王遵元認為,一種迭代產品,它的功能不能局限于一兩種性能的升級,而須是全產業的迭代升級。“當前市場上有很多差異化產品,這個差異化大多是某個性能的升級,解決其在某個應用領域的適用問題,解決的只是一些個性問題、區域性問題。但‘迭代滌綸’解決的時共性問題、基礎性問題,它帶來的是整個產業的升級。”
“專門解決產品應用的實際問題
培育具有前沿意義的產品”
在談到為何會選擇開發“迭代滌綸”時,王遵元由衷表達了對一位前輩——北京服裝學院張大省教授的敬佩之意。
普通滌綸一直存在著高排放高能耗和舒適度欠佳等問題,已不適應國家大環境的環保政策,不符合新發展理念的社會要求。但其為解決國人缺衣少穿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隨著天然纖維產量的下降,未來人們的生活依然離不開滌綸。如何給滌綸來一場技術革新成為張大省教授一直研發的課題。
張大省自從業以來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實現滌綸低溫染色、改善其舒適性的課題,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直到2007年7月退休時,雖然問題仍未解決,但他心中已經有了方向。退休后的張大省教授沒有了自己的實驗室,失去了各級部門給予課題立項的經濟支持,他就自己尋找門路。之后在相關企業的支持下,耗時8年,走出了“從0到1”的關鍵一步,解決了小試、中試等碰到的一系列問題。
時間來到2017年,繼中試成功,產業化進入關鍵時期。時年已經75周歲的張大省,糖尿病史27年,因腰椎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癥,腰椎術后,外出走長路必須讓老伴兒推輪椅,卻又不舍扔掉未完的工作,期盼著實現產業化,推進中國聚酯及其纖維事業的進步。偶然的機會,張大省遇到了他的學生王遵元。
有著共同情懷的師生二人一拍即合,甚至沒有一紙正式的“協議”就開啟了開發,青島新維“迭代滌綸”也由此產生。為全力推動“迭代滌綸”研發,2018年,王遵元100%出資專門成立了青島新維紡織研究院,“我們希望做一些專門解決產品應用實際問題的事情,培育一些具有前沿意義的產品。”王遵元表示。
這期間,“迭代滌綸”的研發還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的傾力指導和支持,以及一大批聚合、紡絲、織造、染色、成衣、檢測企業、機構的積極合作。
時間來到了2022年9月28日,3.5萬噸“迭代滌綸”切片正式投產。張大省教授和工作人員一夜未眠,經歷54個小時,于9月30日晚切片質量指標提前達到了預定要求。此后連續生產了38天,產出切片2800余噸。之后迭代滌綸FDY、POY的加工中,又連續30天,滿卷率達到100%。至此,迭代滌綸生產正式實現產業化。
“好產品要最終走進消費者中”
與普通滌綸不同,“迭代滌綸”采用無規聚合理論制得,在生產過程中嵌入了親水基團和柔軟鏈段的新型聚酯大分子,有效提高可紡性,是對普通滌綸實現的質的飛躍:與普通滌綸的疏水性相比,它自然親水,親膚而舒適;恰到好處的回潮率,在1.0% 左右,不高不低,使得“迭代滌綸”易濕也易蒸發,直接體驗為潮而不濕,不黏身;較低的靜電,能減少穿著的刺癢感,穿著不纏身;模量比同規格普通滌綸降低了 20%,大大改善了織物的柔軟性;“迭代滌綸”提倡后整理無助劑或少助劑,既環保又不會使人過敏;以及抗起球性能。這六大因素使“迭代滌綸”成為合成纖維里的舒適纖維,這性能完美對接市場需求,贏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與喜愛,在行業引起了不同反響,多家化纖生產企業以及下游品牌慕名前來,希望尋求合作。如今,安踏、比音勒芬、陽光、魯泰等眾多品牌成為其合作伙伴。2022年11月,運用了“迭代滌綸”的安踏透干籃球套裝被評為2022年十大紡織創新產品。2023年3月,成功入選桐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23/2024。
自研發成功以來,“迭代滌綸”已經累計銷售近5000噸,產品方向為運動、家居、唐裝漢服、職業服裝等等。
“其中很多訂單是重復消費,這樣的訂單最有說服力,說明產品有市場。”王遵元介紹,今年3月上海春季紗線展上,企業與日本雅麗娜服飾聯袂展出,展示產品涵蓋切片、纖維、面料、成衣,來訪者一目了然可以看到整條產業鏈,共接待500多位來訪者,安踏、迪卡儂等30多個品牌在展會現場與企業進行了深度溝通,尤其是來自越南、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家的買家直接采購樣品,開始嘗試。“大家對‘迭代滌綸’已經不再是好奇,而是在思考如何落實到產品中。”
雖然“迭代滌綸”受到的關注較大,但王遵元對市場依然有著冷靜的思考。“現階段的消費基本屬于終端品牌的應用過程,但在消費者價值建設中,‘迭代滌綸’還屬于探索階段。我們希望與終端品牌共同合作,共同影響消費者,最終走進消費者,引導消費者。”
“要著眼產品的全生命周期”
“一個產品要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必然不能局限于一個工段或一側面,而是一個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王遵元對迭代滌綸的開發之路有著明晰的方向。
在“雙碳”發展已成全球大勢的當下,“迭代滌綸”有著天然的節能優勢,其低溫整理的特性,明顯降低了碳排放,比常規滌綸節能達47%。目前企業正在集中精力進行“迭代滌綸”的碳足跡認證工作,希望為行業提供更加詳實的節能數據。
對于“迭代滌綸”下一步的發展,王遵元介紹,一是要實現直接紡,進一步提高生產的穩定性、鞏固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二是構建新的更加節能環保的印染體系,引入共混織物全色系一浴一步染色概念,大幅度實現節能環保。三是充分利用和發揮迭代滌綸低溫常壓染色的特點,除生產單一組份的機織物與針織物外,還要擴大與棉、毛、麻、絲及錦綸、粘膠纖維、聚乳酸纖維、銅氨纖維及醋酯纖維等不耐高溫染色纖維的混紡或交織物的發展,從而提高此類纖維的品質并有效保護它們的優良性能。
在王遵元看來,做任何一種新產品都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也不可能靠資本拔苗助長,急功近利,而是需要有專精特新的勁頭,去鉆研這個產品。而他接下來也希望用更長的時間,讓“迭代滌綸”逐步開花結果,并穩扎穩打,實現百年價值,占據纖維材料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