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印發了《關于促進家居消費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7月18日下午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促進家居消費 著力擴大內需”有關情況。
“家居消費涉及領域多、上下游鏈條長、規模體量大,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提振,有利于帶動居民消費增長和經濟恢復。”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表示,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提出4方面、11條政策舉措。總的考慮是,以綠色化、智能化、適老化為“發力點”,提升供給質量,創新消費場景,改善消費條件,優化消費環境,疏堵點、解難點、治痛點,促進家居消費恢復和升級。
對于紡織服裝行業企業來說,值得關注的是《若干措施》四大特點之一:著力構建“大家居”生態體系。即堅持系統觀念,涵蓋家電、家具、家紡、家裝等多領域,貫通生產制造、物流配送、批發零售、設計裝修、售后服務等各環節,鼓勵家居企業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全場景家居解決方案。
家紡企業:
政策全面接地氣,“大家居”生態亟待打通
在家紡行業,為了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多年前就提出了“大家紡”“大家居”概念,倡導行業向“大家居”轉型。
“我們的家紡企業不僅僅賣一塊布,越來越多的是在提供全屋軟裝解決方案、生活方式,提供配套設計方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兆華曾在的采訪中提到,進一步推進行業向“大家居”轉變是行業的重要趨勢之一。
“大家居肯定是大趨勢。”永寧爾集團總經理彭公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若干措施》的發布意在拉動內需、促進消費。不得不說的是,出生率和結婚率的下降,帶來的是家居家紡消費場景的缺失。《若干措施》提到要引導家居企業、電商平臺等下沉農村市場。這與企業的判斷一致。相信接下來的幾年,拓展農村大市場是企業緊握業績增長的密匙,同時政策中提到的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也將為家居家紡企業帶來一波消費場景和拓展機遇。
構建大家居生態,重在打通堵點卡點。窗簾布藝等與家居企業的合作并不鮮見,不少企業表示,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需要把握住成本和質量關。彭公勤談到,實際一點來說,家紡企業打通B端到C端的卡點堵點在于物流成本和配套服務。
記者在采訪多家窗簾企業時了解到,與快消品的快速交易不同,窗簾的消費具有周期性,因戶型房型不同所需窗簾尺寸不盡一致,定制需要時間,同時各種功能性、面料差異需要創造挑選的特殊語境,安裝等后續服務也要跟得上。成品簾的推行和電商業態的發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在削弱這一發展桎梏,但配套服務的介入不可缺少,整合并梳理供應鏈系統、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新營銷模式勢在必行。
作為床品企業的代表,成文亮則認為,目前家紡和家居家裝企業的卡點賭點在于,缺少市場聯動和協調配合。他談到,應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百姓受益”的聯動機制,借助政府的高公信度和強引導力,家紡企業、家裝企業和房產公司共同合作銷售等多種方式,為消費者提供生態、綠色、健康的便利平臺。
專業展會:
發揮平臺優勢,推進跨界交流合作
近年來,家紡行業通過舉辦各種跨界合作活動,帶領家紡企業與其他行業企業進行深入對接交流,并達成合作,取得良好成果,從“一塊布”到“一個家”,“大家居”理念深入人心,市場空間更加開闊。
例如,在家紡行業商貿對接、行業交流的重要平臺——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以下簡稱intertextile家紡展),多年來積極推動產業合作、技術創新,搭建從大家紡向大家居躍進的橋梁。以intertextile秋冬家紡展為例,展品涵蓋床上用品、窗簾及窗簾布、裝飾布及沙發布、皮革、地毯、遮陽窗飾、商用/工裝定制、海外進口布藝等等品類,從面料到成品,再到整體軟裝方案,“一站式”軟裝采購元素全覆蓋,已囊括了“大家居”領域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每屆展會都積極嘗試與家具及家居行業的深化合作,滿足行業垂直領域的多元化需求。此外,展會主辦方積極聯合電商平臺舉辦各種跨界活動,助力家紡企業尋找新的合作空間。
《若干措施》還提到,將充分發揮展會在促進供需對接、引領消費趨勢等方面的獨特作用,展示家居領域前沿技術和產品,擴大優質家居產品供給。作為家紡行業內的重點專業展會,2023intertextile秋冬家紡展將成為促進供需對接、引領消費趨勢,構建“大家居”生態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
據介紹,8月16—18日,2023intertextile秋冬家紡展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近1200家海內外展商已集結就位,聚焦抗菌、智能、功能性、成品化、可持續等的最新家紡產品即將發布。
值得一提的是,展會將更加細分化跨界活動,進一步擴大合作范圍,通過引入“明星企業”“流量設計師”,實現為參展企業“引流”,著力構建“大家居”生態體系,促進家居消費,帶動消費增長和經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