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第133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線下展在廣州圓滿落幕,央視新聞報道,本屆廣交會累計進館人數超270萬人次,規模創同期新高。
據悉,本期廣交會第三期主要展示紡織服裝、辦公箱包及休閑用品、鞋、食品、醫藥及醫療保健等五大類產品,眾多新產品、新技術在廣交會集中亮相,琳瑯滿目的服飾、運動裝、圍巾、手套等產品讓人應接不暇。
面料玩出新花樣
近年來,居民消費持續升級,消費市場逐步呈現出精細化、個性化、時尚化等發展特點,服裝如今更像是藝術品。一家參展企業展示了其1978年第一條出口的牛仔褲,距離現在已有45年。旁邊的一件牛仔外套是參展商在本次展會上被詢問得較多的一款,該外套在外觀設計選擇了眼下流行的時尚風,內襯采用了防水面料,外層則是用廢棄塑料瓶重新提取織成的環保面料,這都是企業自主設計、研發的。
而牛仔布料做的盆栽、抱枕等裝飾品則是牛仔布料的“新花樣”,將服裝和文創產業進行了融合,提升了牛仔布料的使用率。而在另一家設計生產戶外服裝的企業,其展臺是用一個廢舊的集裝箱改造而成,側面用燈帶營造視覺亮點,門口鋪設了草坪、露營桌椅做裝飾,使這個展位整體呈現出與產品一致的戶外風格。
其中,柯橋優選、大朗毛織和盛澤織造三大集群企業聯合亮相廣交會時尚周發布:盛澤發布了“盛澤織造”區域品牌培育計劃,推動品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大朗毛織區域以代表品牌企業,在廣交會上“織”出毛衫寶藏,展現新藝術與新價值;紹興柯橋也以柯橋區重點打造的紡織品公共區域品牌發布了創新新材料成果。
透過本次廣交會,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果一覽無余。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產業,正在從“制造業工廠”向“時尚領跑者”邁進。
未來服飾“科技范兒”
從助力服裝設計到加強面料質量再到增加使用功能,近年科技不斷賦能傳統服裝產業,為設計注入新活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在一款3D數字化面料集成平臺,可以看到一些圖案材質各異的面料,而每一塊上面都有一個二維碼,將這個面料放到智能掃描儀里進行識別,它就會以3D形式出現在電腦終端上。同時,設計師還可以在電腦上對服裝款式進行更改,比如這款基礎的女士襯衫,只需要動動鼠標,就可以對它的尺寸和剪裁進行重新設計。再將選擇的面料和服裝款式相結合,就能以3D成衣的方式出現在面板上。
據參展企業介紹,利用計算機圖形學3D仿真技術,企業可對面料、款式、人臺進行3D數字化,把平時服裝當中用的各種要素實現數字化,來幫助品牌商跟供應商進行互動。黑科技不僅可以使服裝設計更便捷,還可以提升面料材質的防水防火屬性,為勞動者提供更多的保護。比如廣交會現場展示的一件阻燃工裝,不僅可以隔火隔熱,還可以防風防水,并具有透氣功能,讓人不會感受到悶熱。參展企業表示,這一類產品都經過各種極端寒冷、防火條件下的測試,目前企業產品遠銷美國歐洲。
綠色環保成亮點
除了光鮮亮麗的服裝,展區內還展出了紡織原料、面料,不少紡織服裝企業帶來了最新的產品,希望借助廣交會的平臺走出國門,收獲新機遇。
此外,結合行業可持續發展趨勢和綠色環保理念,從紡織面料到成衣制作,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開發綠色環保產品。一家參展商帶來的產品在制作過程中使用了可循環利用的原材料,并加入了可降解的草本植物纖維,減少了能源消耗和環境負擔。負責人表示,這次帶到廣交會的服裝主要為新品,其中環保系列產品占到近3成。該參展企業表示,前幾年在環保產品上面做了初步的嘗試,這一季把環保產品的范圍擴大到各個品類,參加廣交會也是想讓環保系列的產品通過展會的平臺獲得全面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