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產值1.7億元、2021年產值2.3億元、2022年產值2.6億元,面對服裝行業的下行壓力,位于松江區的服裝輔料頭部企業——上海錦灣實業有限公司卻實現了“三連漲”。在小小服裝輔料的“經緯之間”,錦灣實業立足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引進自動化生產,通過不斷開發新產品、占領行業技術高地,維持發展韌性,實現逆勢突圍。
深耕細分領域成為領跑者
走進錦灣實業的產品展廳,用于服飾的織帶產品琳瑯滿目。作為滬上服裝輔料織帶這一細分領域規模最大的公司,錦灣實業目前年生產3億米織帶產品。20余年一路耕耘、一路收獲,錦灣實業憑借服務和品質優勢沖出重圍,成為了耐克、阿迪達斯、探路者、巴拉巴拉等國內外服飾品牌的指定供應商。
雖是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但因服裝行業的市場需求收縮壓力,作為輔料生產企業的錦灣實業也不免受到沖擊,如何實現逆勢突圍?“在技術方面創新升級,不斷開發出新產品,占領行業技術高地,是我們生存發展的王牌。”公司總經理俞浩良介紹,從2018年開始,公司就在技術創新方面不斷精進,并開發出環保和功能性兩大類新材料產品,這幾年新產品因其優異性能,逐漸得到品牌客戶的認可,創富效應也逐漸顯現。“如今公司已經成為耐克新材料織帶產品的最大供應商,2022年為公司創造了1個億的產值。”俞浩良說。
推進技術創新升級的同時,面對消費市場的變動,錦灣實業在產品開發和設計方面也因勢而動。“隨著當前人們對運動休閑類產品的需求提升,速干、吸濕排汗,以及永久彈性產品仍是當前的重點。”公司研發部主任施碩峰介紹,接下來公司還將通過參展以及與服裝品牌方開展技術研討等方式,不斷開拓思維,“解碼”輔料流行風向,開發夜光、反光、溫感類產品,以尋求新的發展空間。
“每年我們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達到1000萬元左右,占產值的4%左右。”俞浩良介紹,高額的研發投入以及專業的技術隊伍,讓公司在技術領域走在前沿的同時,也為公司的優質技術服務提供支撐。“我們還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技術服務,客戶對產品的技術需求,我們能夠第一時間滿足。”俞浩良說。
傳統產業實現智能化轉型
移步錦灣實業的智能化生產車間內,只見這里的自動化編織設備運轉飛速,短時間內,紗線就變成了一根根織帶,而現場只有幾名操作工人。
輔料生產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但錦灣實業卻在智能制造方面起步較早。“2013年公司就開始引進自動化生產,目前已經全面更新換代。”俞浩良介紹,“‘機器換人’為公司實現了降本增效,原來從原料稱重到上機,再到出庫,都需要人力參與,現在有了智能化生產線和自動化辦公系統,市場人員下訂單后,訂單量會自動傳輸至智能化生產線,并自動完成上料、生產、出庫等流程。”此外,“機器換人”使得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也大大提高。
智能化改造的同時,拓展產品品類、往產業鏈深處尋求機會也是錦灣實業激發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手段。“近兩年在織帶產品的基礎上,我們也在金屬塑料制品等相關輔料方面投入研發生產。”施碩峰說,這在更好地滿足客戶的綜合采購需求的同時,也讓公司擴大了產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