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發送集裝箱貨物19.1萬標箱,同比增長11.7%,同期,中國各國際通道出口增速均向好,特別是與“一帶一路”國家經貿聯系持續加強,出口仍對我國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2022年,我國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7.1%,拉動GDP增長0.5個百分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加快建設貿易強國。與此同時,又提出要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這不僅指出了出口工作的重要性,也為出口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
出口有利于推動技術進步,進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了增強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出口企業通常會積極主動擴大研發投入,研發新產品或對已有產品進行升級,從而增加高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比重。在出口的過程中,出口企業也會通過干中學效應和出口競爭效應,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并通過技術外溢效應、示范效應帶動國內其他企業技術進步。
出口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進而提高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從宏觀視角來看,出口作為國際循環的重要部分,可以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優化國內生產要素配置,使得資源從低效率企業流向高效率企業、從低技術行業流向高技術行業,促進產業技術升級,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實現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從企業微觀視角來看,為了適應國際市場需求及其變化,出口企業會動態調整出口產品種類和出口產品質量,從而促進產業升級。
出口有利于擴大國內就業,進而推動國內經濟穩定發展。出口規模的增加將會帶來生產規模的擴張,有利于直接增加出口行業的就業規模、間接增加國內配套行業的就業規模,出口產品質量的提高以及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將會導致就業結構的調整,擴大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術工人的就業規模。出口引致的就業規模擴大和就業結構調整,不僅有利于緩解國內巨大的就業壓力,而且有利于促進國內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進而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當前,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增長動能減弱,出現滯脹趨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3年世界經濟將增長2.9%,比2022年低0.5個百分點。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僅增長1.7%,比2022年低1個百分點。外需走弱給我國出口帶來了嚴峻挑戰,部分國家回款不暢等貿易風險有所增多,也成為影響我國出口走勢的重要因素。為了更好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有關部門應積極做好支持工作。
加強出口支持政策。出臺符合國際規則的政策,促進外貿出口發展。優化出口退稅、信保、信貸等服務,進一步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降低出口通關時間、出口環節合規成本。
優化出口市場布局。在鞏固原有美、歐、日、韓等傳統出口市場的基礎上,要積極開拓新興市場,重點開拓東南亞、拉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市場,推動出口市場的多元化。與此同時,還要鼓勵出口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靈活轉換出口市場,優化出口市場布局,分散出口風險,提高出口穩定性。
鞏固出口渠道建設。全面恢復國內各類線下展會,高質量辦好進博會、廣交會、消博會以及各類專業展會、特色展會,為出口企業跨境商務往來提供更多便利,鼓勵并支持出口企業積極參加境外各種展會;發揮駐外使領館經商機構作用,協助國內各級政府及機構組織出口企業到境外去開展貿易合作。
大力發展跨境電商。鼓勵出口企業運用數字技術創新貨物貿易出口方式,促進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等新業態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加強對規模化、專業化跨境電商出口企業的培育,培養一批骨干企業。進一步擴大海外倉建設規模,并增強海外倉功能,以海外倉為抓手完善新型外貿物流網絡體系建設,形成基于海外倉的整體物流解決方案,從而帶動大量中小微企業開展跨境電商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