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中紡聯春季聯展中,一款“熱縮冷脹”的羽絨服面料分外奪人眼球。據悉,這款面料中隱藏最尖端的“智能保溫”科技,即面料本身可以在不依靠外部供電的情況下,自動擴展并形成一層絕緣層,以此來應對極端的寒冷。應用這種技術的面料會自動變形,使穿著的人不會感到過熱。當再次出門時,面料又會變回原來的形態,提供更多的隔熱效果。單件服裝可以跨越3個季節,從室內環境無縫過渡到室外環境。
那么這項技術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說法一:特殊織法
采用特殊織法,織物可以隨溫度變化而變形,達到絕緣保溫目的。
說法二:溫敏異收縮纖維
溫度降低,異收縮纖維的收縮差增大,紗線或者面料越蓬松,夾層變厚,靜止空氣增加,保溫性提高;反之溫度降低,夾層變薄,透氣性增加,保溫性降低。
說法三:熱脹冷縮型中空纖維
在纖維的中腔充入一種特殊化學物質,天冷時該物質受冷凝結,體積變大,迫使管狀纖維膨脹變粗,織物因此變得致密厚實,當氣溫上升時,里面的化學物質又變成液體,織物變薄,透氣性變好。
說法四:熱適應性材料
控制個體體感溫度最常用和有效的手段,是根據溫度變化增減衣物。在收縮至最扁平的狀態下,這種材料的穿著感相當于一件厚T恤;而膨脹到最松軟的狀態時,就相當于一件超厚戶外外衣——其隔熱能力可以增加到最薄時的3倍,可以適應15℃的溫差變化。這種材料節能特質最好的體現就是,它完全靠溫度驅動自動改變厚度,不需要電源、接線和控制單元,僅僅是普通合成纖維的集合體,但每根合成纖維都有不同的熱膨脹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