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態化下,傳統蘇繡產業如何利用數字賦能產業發展,構建生活化、互動式的蘇繡體驗新圖景?”日前,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政協通過“云協商直播室”圍繞“數字經濟背景下蘇繡的傳承與發展”主題開展協商議事,共話以蘇繡IP打造、數字化賦能等新形式為傳統蘇繡文化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
“這幾年,由于疫情外地游客到繡品街旅游觀光少了,這對傳統蘇繡的經營模式影響非常大。因此,我們亟須探索如何利用數字化手段將原先的線下門店體驗場景搬到線上,打破這種地域的時空限制。”區政協委員、蘇州市云帆刺繡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曉琳表示。
地處太湖之濱,被譽為“中國刺繡藝術之鄉”的蘇州高新區(虎丘區),一方面有著8000余名蘇繡從業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另一方面,又是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并形成了以創意設計、數字傳媒、文化旅游等為代表的文化數字產業創新集群。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區內已有的豐富資源,推動科技與文化、數字與非遺相互碰撞融合,成為破題后疫情時代傳統蘇繡產業發展的關鍵,也是擺在虎丘區政協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近年來,虎丘區政協通過“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圍繞刺繡業知識產權保護、繡娘社會保障等事關行業長遠發展的問題,積極出主意、想辦法、聚共識。
“當前,我們繡娘也在嘗試通過直播視頻等方式來推廣蘇繡產品,但往往會遇到一些專業技術、場景布置、視頻版權等問題。今天這種利用虛擬直播間的云協商議事方式,讓我眼前一亮,完全可以用在今后蘇繡產品的推廣上來。”區政協委員、蘇州姚建萍刺繡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悅華感嘆道。
姚悅華所說的虛擬直播間,正是虎丘區政協聯合區內數字文化創意企業共同打造的“云協商直播室”,通過利用企業虛擬直播技術,結合各類議事主題打造個性化的背景。
蘇繡技藝傳承人、繡郎代表張雪率先嘗到了數字化賦能的“甜頭”。在全國首個蘇繡非遺主題地鐵站——蘇州軌道交通5號線索山橋西站內,匆匆的行人不時地駐足欣賞蘇繡與數字媒體藝術互動裝置《星空》。“以星空為載體,我在繡制時創造性地加入了數字互動技術,是對蘇繡的一種探索和嘗試。”張雪在“云協商直播室”里分享道。
“近日,國家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這對我們來說更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一方面,我們將借助此次云協商的契機來搭建好平臺,持續推動區內傳統蘇繡等非遺文化積極擁抱數字經濟;另一方面,也將通過專題協商議事、課題調研、重點提案督辦等方式,圍繞以蘇繡為代表的蘇工蘇作在品牌IP打造、人才培養、文旅跨界融合、科學化保護等方面建言獻策、凝聚共識,進一步助推區域數字文化產業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區政協主席朱奚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