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
作為世界最大棉花消費國、第二大棉花生產國,我國2020/2021年度棉花產量約595萬噸,僅新疆棉花2020年度產量就達516.5萬噸,占全國棉花總產量的87.3%。其中,新疆棉花的產量和種植面積、單產連續26年位居全國第一。
如此大的體量和市場,也孕育著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等農業科技的落地及應用。新疆棉花,也成為是農業科技公司必爭之地。
極飛科技、中國電信、博創聯動、大疆農業、中農國稷等等一大批農業科技公司紛紛投身新疆棉花的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并也逐漸成為影響新疆棉花現代化的主力軍。
作為深耕新疆棉花產業20多年的中農國稷創始團隊,結合多年數字化經驗,聯合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經過不斷地探索與變革,已經形成“產業+科技+金融”的賦能模式助力新疆棉農及棉花產業轉型升級。
為了更好地服務新疆棉花產業,中農國稷還專門成立了“北京飛花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飛花科技)攜手中國農業大學和中科院、北京禾流農業科技研究院、華中農業大學等權威科研單位專門發力未來智慧型數字棉花,解決棉花種植的產出與效率難題,用數字化技術推動解決棉花的增產提質和節本增效問題,助力新疆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農業行業觀察專訪了中農國稷董事長、飛花科技創始人高新程,與他深度探討了“新疆棉花產業”、“新疆棉花行業破局”以及“數字棉花”、“棉花碳匯”等內容。
高新程表示,棉花產業的未來在于全面數字化,近些年是新疆棉花產業實現數字化變革的關鍵時期。可以說新疆棉花數字化勢在必行,“數字化、輕簡化、低碳化”是棉花的未來,也是推動實現棉農共同富裕的新工具。
中農國稷和飛花科技也正在聯手一步步深入新疆棉花產業的深水區...
棉花高質量發展需要從產業鏈開始
“棉花產業是一條非常長的產業鏈,涉及到上游、中游、下游等,其中包括種植、收購、加工、紡織、織布、制衣等等,每一個鏈條還能延伸出更多的細分產業與機會”高新程告訴農業行業觀察。
然而,棉花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或多或少存在問題,比如,在“種”的環節,存在品種多、種植戶重產量不重質量、增產難度大的現象;而在隨后的收、軋等環節還存在惡性競爭、分級不清的情況,皮棉質量與進口棉花相比還有差距,棉花產業的升級勢在必行。
高新程也表示,新疆棉花的問題不能用單一的手段解決,需要用第一性原理來思考重塑棉花產業,尤其是要“以全產業鏈的視角,協同好生產力提升和生產關系優化”,才能讓棉花產業釋放出新的動能,這需要市場主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資料顯示,“中農國稷”,是以“中國農業,國家社稷”為情懷,立志推動產業融合數字化,打造以農產品為源頭的產業互聯網平臺。該公司起始階段從棉花產業入手,在供給端發力,服務于棉花生產者,致力于建成以棉花為邊界的超級網絡合作社區,促進棉花產業重度垂直整合,成為以農產品種植為起端、以農產品消費為終端的“產業融合數字化服務運營商”。
在思考變革產業的同時,中農國稷還深度布局棉花產業金融服務及保險創新和期貨期權與產業融合等產品,通過與棉花產業深度捆綁,激活產業活力,與金融機構一起促進形成棉花產業金融綜合服務體系,從而賦能棉花種植者與棉花產業。
比如,2018年,中農國稷與中華聯合財險達成合作,共建產融結合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其移動客戶端“鏈花”注冊面積已超過600萬畝。近幾年,中農國稷還與太平洋財險、人保財險等國內大型保險企業聯合創新服務于棉花產業的棉花收入保險產品,其中涉及的棉花質量保險、棉花系列氣象指數保險在國內均屬首創。
“金融綜合服務是棉花產業鏈服務的重中之重”高新程說,“金融與產業、科技的三方融合才能更好地推動棉花產業鏈的深度變革,這是產業互聯網的標配,也是棉花產業的未來之路。”
除了破解新疆棉花產業難題之外,中農國稷還發力“如何利用科技助力棉農增收”,從種植端發力實現輕松種植,解決高效、高產、優質等一系列難題。
眾所周知,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種植管理技術的不斷提升,對棉花的產量和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輕松種棉花,甚至如何低成本高產出,實現棉花持續穩定的收益,是新疆萬千種植戶在思考的問題,也是中農國稷和飛花科技致力研究的課題。
高新程談到,新疆棉花的高質量發展難題不僅僅是在生產力的提高上,也需要生產關系的不斷優化,還要在棉花品種、種植技術乃至市場競爭等層面綜合考慮。金融讓新疆棉花產業變得更好,科技則讓新疆棉花產業變得更強。
未來棉花 需要數字技術
2021年4月份,“新疆棉事件”引發更深層次思考,尤其是建立“自己的棉花規范”和實現新疆棉花的數字化,可以說,數字是新疆棉花產業的未來。
高新程告訴農業行業觀察,新疆棉花一定要有自己的規范,尤其是在種植方式、品牌、品質上,新疆棉花需要利用科技突破自已,發力棉花品質提升,實現棉花的高產、優質、高效。
為此,中農國稷聯合有關機構和單位,共同設立了一個“未來棉花計劃”,其核心的規范就是數字化、輕簡化和低碳化。
據了解,“未來棉花計劃”以新疆優質棉花為支撐,通過數字化品牌和數字化追溯,以低碳化為目標,實現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棉花相關的全產業鏈市場主體都可共同參與。數字化、輕簡化、低碳化是“未來棉花計劃”的三項基本原則。他強調,“未來棉花計劃”是區域性公益項目,重點將在數字化、輕簡化和低碳化上下功夫。目前,中農國稷和飛花科技已擁有全球領先的數字棉花模型,具備了復制推廣的條件,另外,在棉花碳匯計算方面,中農國稷和飛花科技也已掌握了核心技術,這為下一步實現棉花產業的碳匯計算奠定了基礎。
“未來棉花的第一步就是要實現棉花種植的數字化,并不斷地借助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模型等解決棉農的種植難題”,高新程表示“從生產種植端開始破局,助力新疆棉花提質增效。”
資料顯示,飛花科技圍繞數字鄉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對未來智慧型數字農業技術裝備的迫切需要,通過引進吸收與自主研發相結合,并與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以“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個性化服務”為主線,綜合利用氣象大數據、先進 IoT農業環境物聯網傳感器、作物生產系統模擬模型、精確自動控制系統、大數據和云服務技術,為構建未來智慧型數字棉花數據基礎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實現了部分氣象、植物、土壤等高端傳感器的國產代替進口,為今后更長遠的未來智慧型農業建設,提供中國品牌和解決方案。
我們透視發現,“未來智慧型數字棉花項目”由中農國稷旗下飛花科技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和中科院、北京禾流農業科技研究院、華中農業大學歷經10多年時間聯合開發的國際頂尖作物模型,該技術擁有獨立的自主知識產權,是棉花科技第四次革命的代表性技術。
實踐表明,未來智慧型數字棉花項目通過在南疆和北疆的試點,節本增產效果明顯。據試點對比統計,數字棉花技術可以提高單產10-20%,畝成本降低45-85元;同時,數字化模型將對棉花質量的把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種植者提前判定質量走勢,指導農事作業,實現提質增效。
高新程補充道,未來智慧型數字棉花項目利國利民,除了破解棉花種植過程中復雜的管理決策難題,還可借助數字化技術幫助農民降低水肥投入,減少化工產品對土地的污染,也可以精準計算農作物碳匯數據,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服務。
截止目前,中農國稷已經形成“產業+科技+金融”三駕馬車,今后將依托國際頂尖的數字棉花技術,幫助新疆棉農實現“未來棉花”新愿景。
最后,高新程表示,飛花科技將與中農國稷形成合力,在棉花數字化種植上發力,解決棉農種植難題,幫助棉農增產增效,并將助力棉農共同富裕。這是目標也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