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紡織淡季氣氛愈加濃厚,市場又進入了傳統銷售淡季,價格跌了,卻依然無人接貨。
聚酯企業接連虧損,只能依靠停產保價。據市場消息,上周四四大聚酯企業接連減產,占聚酯總產能超過三成,目前計劃減產幅度達到25%。幾大聚酯企業減產主要原因是利潤缺失和產品近期跌幅過大。
據悉,從10月開始,滌綸長絲價格就一直處于下降通道,偶有消息面的利多刺激上漲,也并不持續。尤其是目前已經進入紡織市場傳統淡季,滌絲價格又開啟“跌、跌、跌”的模式。
減產幅度有待觀察
目前來看聚酯企業減產的幅度還有待觀察。
對于聚酯工廠而言,當前困境下,只能通過限產來緩解矛盾。
據行業人士看來,前期聚酯工廠已出現多次聯合減產事件,但幾次效果均不佳,畢竟減產不會改變終端真實需求。目前該消息引起廣泛關注主要是因為當前聚酯市場形勢較悲觀,市場擔憂后續出現大面積減產可能。
但聚酯企業減產無疑將影響12月份聚酯原料的需求,如果未來繼續擴大限產力度,開工有更大幅度的下降,那么一定程度上會將聚酯的供需矛盾轉移到PTA和乙二醇上。
而從周五聚酯上游PTA和乙二醇的現貨和期貨盤面的走勢也不難看出,整個產業鏈的心態相對較為悲觀,短期難以扭轉。
行業普遍反應終端織造環節的壓力較大
對于這幾年的紡織市場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國內服裝企業的生產節奏。出口訂單少的可憐,內貿市場也不樂觀,漫長的淡季讓整個產業鏈難承其重。
往年在9、10月份受到海外“圣誕季”和國內“雙十一”、“雙十二”訂單的影響下,會出現一波訂單高峰。但今年受海運費高企和內需疲軟影響,9月訂單相對慘淡,10月訂單又在限電限產下已錯失了一波下單季。
近日市場又回到熟悉的一幕:對一種變異新冠病毒日益擔憂。BBC于11月26日報道稱,科學家們形容B.1.1.529是“可怕的”,是他們見過的最糟糕的變異病毒。當地時間11月26日,世衛組織舉行緊急會議并發布聲明,將新冠病毒變異株B.1.1.529列為“需要關注的變異株”,并命名為Omicron(奧密克戎)!靶枰P注的變異株”是世衛組織的最高級別。其中最高等級VOC目前有四種毒株,大家熟知的德爾塔變異毒株就是其中之一。
新毒株出現后,油價、歐洲、美國股市應聲大跌。Omicron的出現令恐慌指數升至近兩個月以來最高水平,恰逢美國傳統節日感恩節,歐美投資者遭遇了一次異常慘烈的“黑五”。
因此目前終端市場的訂單和開工情況仍不樂觀,市場較為清淡。在終端需求沒有出現明顯的改變之前,產銷火爆或還是一種脈沖式的“曇花一現”,多為下游企業的備貨需求,高產銷或難以長時間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