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棉業信息中心從多家棉企了解到,現在大部分棉企都在收購雜糧,目前以小麥為主,接下來收購玉米。對于入疆包廠,棉企表現十分謹慎,其中兩家企業已決定今年不會去新疆。
湖北天門某廠現在主要收購小麥,該廠老板蔡總密切關注棉市,他從當地幾家棉種經銷商處了解到,今年棉種銷售量比去年增加了10-20%,植棉面積的增加讓他對下半年棉市充滿信心。蔡總有過新疆包廠的經驗,去年入疆考察后放棄包廠計劃,今年仍然不會入疆。蔡總表示,入疆包廠選址很重要,加工出的皮棉質量好才有利于后期銷售,此前在這點上并沒有把控好;其次,當時在南疆包廠時,當地市場的各種亂象,使得該廠的皮棉售價相比處于劣勢。
河南東光縣某棉企老板去年入疆包廠盈利較少,今年也不會入疆。郭總透露,去年主要在北疆包廠加工機采棉,加工總量不到4000噸。扣除運費平均售價在15500-15600元/噸,出去各方面費用,利潤很薄。據了解,東光縣植棉面積較去年增加20-30%,今年郭總將堅守內地。
當然,隨著新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的出臺以及植棉面積的增加,不少內地棉企仍然對入疆包廠心有戚戚,多次入疆考察,吸取入疆包廠的失敗教訓,一一甄別、篩選加工廠,希望在新疆大展拳腳,相信新棉上市后的新疆,將再度成為棉企博弈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