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們只是來這吃頓飯而已,慢慢就發展為連吃飯帶逛街購物娛樂,以至于現在這里已成為我們周末休閑放松的不二選擇。”小雯說,在薈聚她最能體會到逛街的樂趣,“經常一整天都逛不完,還有不少不遜于西單的潮流品牌店,不僅品類多,價格也合適,每次總能買到自己心儀的東西。有時即便沒有購物的打算,逛一逛也會挑到一兩樣很有意思的小東西。”
服裝
她笑言,如此一來最大的“壞處”就是時常覺得要“剁手”,因為“很容易就買得超出預算”。要知道在北京的一眾商圈中,南城歷來是默默無聞,甚至還有消費無處去的說法,而這一現象顯然已隨著有宜家背景的薈聚購物中心的出現而有所改觀。
據官方數據顯示,薈聚總面積達60萬平方米,體量與三個西單大悅城相當。因為消費更面向大眾,這里幾乎是京城囊括最全時尚品牌的商場。自開業以來,周末客流量接近10萬人次。在近年整體商業環境都欠佳的情況下,薈聚尚能保持如此人氣,在業內人士看來已相當于核心商圈的優質商場水平。也因此,記者特別選擇薈聚這一新崛起的商圈代表對國內時尚品牌的銷售情況進行調研。
周六,地鐵西紅門站一到,出站人群中有一多半進了薈聚,基本都是年輕人。而地鐵站直接與薈聚的一二層相通,從二層入口走進商場,整體格局就大致顯現了出來。在三層的面積中,一二層多數為品牌店,盡管沒有LV、Prada這樣的奢侈大牌,但諸如年輕人喜歡的Inditex旗下ZARA、Oysho、Stradivarius、Bershka、Pull&Bear,GAP及OldNavy、H&M、優衣庫、Forever21、C&A、AEO、BASICHOUSE、H:CONNECT等國際時尚品牌應有盡有,而近年在市場上有較好表現的中高端國內時尚品牌ICICLE、JNBY及less、ZUCZUG、broadcast、MO&CO、Ochirly、FIVEPLUS、VEROMODA、JACK&JONES、ONLY、SELECTED、拉夏貝爾、PEACEBIRD男裝、樂町、艾格等也一應俱全。
據商場指南顯示,一共約有400多家品牌店。從時尚品牌構成來看,不少企業普遍采取多品牌矩陣營銷策略,除個別是多品牌集合店外,多數是按旗下各品牌特色單店呈現,像Inditex所屬ZARA等品牌店多達6家,凌致旗下VEROMODA等4家品牌店緊隨其后,其他如GAP、BASICHOUSE、Ochirly、PEACEBIRD、ME&CITY等都是2家品牌店。
此次調研的國內時尚品牌主要集中于二層,可以看到在店鋪位置布局上,國內與國際時尚品牌彼此穿插其間,譬如ME&CITY、VEROMODA、JACK&JONES和GXG緊鄰,斜對面就是優衣庫、C&A,而它們兩旁分別是艾格和美邦;距離樂町不遠處是由韓星允兒代言的韓國時尚品牌H:CONNECT,對面是ZARA及Pull&Bear;同為韓國品牌的BASICHOUSE及JUCYJUDY則與FIVEPLUS同列……
顯然,品牌的多樣化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而這些服裝價格也是大多數人能消費得起的,看上了就可以掏錢買走,還不用擔心網購的假貨問題,但與此同時,如此近距離的“短兵相接”無疑也加劇了品牌間的競爭。
記者觀察發現,面對歲末年初的打折促銷慣例,國際時尚品牌尤顯強勢,不僅折扣力度更大,像Forever21折上5折、OldNavy折上8折,同時還利用旗下多品牌優勢加大營銷覆蓋面,像Inditex旗下ZARA等6個品牌同時5折促銷,并且天貓網店與實體同步進行。其效果也很明顯。一些消費者在走進國內時尚品牌店時,手中或多或少地都提有這些國際時尚品牌的購物袋。對此,國內時尚品牌多采取避其鋒芒策略。據了解,太平鳥服飾針對歲末眾多品牌集中促銷的節點,通常會采取提前分流促銷的差異化做法,比如先于其他品牌做會員及散客的年終專場,并提前早春新款的上貨時間。
在現場,記者看到PEACEBIRD男裝打出秋冬裝最低68折優惠,女裝樂町買兩件可享58折。記者注意到,如今兩件以上有折扣幾乎可說是許多品牌促銷的“標配”,像韓國品牌H:CONNECT是兩件8折,國內品牌拉夏貝爾、韓衣控是兩件5折、65折,JACK&JONES雖不打折但買兩件送運動水壺。如此連帶銷售固然是為促進業績,但各家導購的專業水平與技能差異也往往在此時立見分曉。
記者隨機采訪的趙小姐已是第二次來韓衣控。上次她隨意走進店逛了逛,發現這家主打韓流時尚的衣服款式設計還不錯,價格也不算太貴,打折下來秋冬款不到千元。幾番挑選之下看中一件黑色大衣,正準備試衣時,導購看趙小姐身穿服飾與外衣略有不搭,于是又按照大衣風格另外挑選了毛衫、圍巾與之相配。“試穿下來,整體風格我都很喜歡,很有韓范兒。”
于是,趙小姐那天一下子把導購搭配的三件全買了,而讓她開心的是之后穿上班,同事們也都說很好看,還打聽是什么品牌。相比之下,顏瑩就沒那么運氣。之前,她想去某品牌店買一條早已看好的褲子,到了店里,因為不記得貨號,在導購跟進銷售時就直接說明了來意。但當導購拿來一條褲子時,顏瑩發現這條并非她想要的子品牌款式,而是另一款子品牌。
本打算自己去找褲子的顏瑩被“熱情”的導購拉著推薦說是暢銷款,看著款式跟自己想要的有幾分相像,顏瑩報出自己穿S碼,可導購卻拿來M碼讓她先試,并以看搭配效果為名在換衣過程中又遞進幾件上衣。
試穿后的顏瑩并不滿意褲子的緊身瘦腿效果,但在調換碼數再試穿期間,導購無視其意愿仍一味向她推介搭配的上衣如何好看,還一再強調兩件以上有折扣,如果褲子衣服一塊買更實惠。而當顏瑩明確表示想自己在店里再看看,導購雖不再介紹,卻仍亦步亦趨地緊跟“服務”,這讓顏瑩頓時沒了購買念頭,直接出門走了。
對此,小雯的態度也很明確,雖然她不介意選購時導購在旁推薦一些搭配款,但“前提一定是適合我穿著的配搭好看且設計時尚的款式”。她表示,遇有類似兩件促銷,她更愿意選擇在熟悉品牌中店鋪陳列搭配得較有特色的進行挑選,以免為折扣而硬湊。
事實上,在調研的兩小時中,記者發現由于薈聚呈三角形的平衡客流設計,商場內并沒有特別冷清的死角。而隨著中午下午客流的增多,諸如拉夏貝爾、韓衣控、樂町等品牌店內導購幾乎是忙不過來,所有人都在店內服務顧客。
不同于其他購物中心,宜家是薈聚最重要的主力店,它總是先于薈聚開業,提前預熱為購物中心吸引大量年輕的宜家擁躉,也是憑借這自帶的“流量”,薈聚的聚客能力明顯優于其他。但是流量來了,如何真正吸引住顧客,顯然考驗的還是品牌的真功夫。實際上,現在很多實體店的沒落并不是消費者的需求不存在,而是在新需求面前不能適應,過時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