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晚報訊 (記者 王萍)“原價將近一千元的高檔呢子外套,過季銷售只賣300元,本以為是千元的質(zhì)量,可是買回來卻讓人大失所望。”近日,家住市中區(qū)文化北里的市民范女士懊惱不已。
據(jù)范女士介紹,“這段時間不少服裝店冬裝打折銷售,就覺得便宜,看著自己穿也合適。購買時見樣式和價格很適合,而且秉著‘冬裝春選’的原則買了件大衣。回家后整理衣物時,無意間翻看衣服吊牌,含毛量僅為10%,其余的全是聚酯纖維、氨綸等。“這也不能算羊毛大衣啊,和200多元的普通衣服有啥區(qū)別?”范女士覺得羊毛大衣的質(zhì)量根本不值原價899元,倒與200多元相配,“以為花低價買了一件貴衣服,早知道就不買了。”范女士后悔當初只圖衣服價格便宜,沒有仔細看吊牌。
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內(nèi)幾家商場和服裝店看到,隨著天氣漸暖,春夏款的衣服早已擺上貨架,冬季的棉服也貼上了打折促銷的標簽,前來選購的市民不少。在興安街上一家服裝店內(nèi),寫著“全場冬裝50元起”的紅紙貼在墻上,很是顯眼。貨架上的幾件羊毛大衣價格均在200-300元之間,店主表示,冬季時,店內(nèi)羊毛大衣的賣價均在700元左右。
然而,當記者以日后還想繼續(xù)在此家買衣服為由加店主為微信好友后,記者卻在店主微信朋友圈內(nèi)發(fā)的廣告中看到,去年12月初時,該店賣的幾件同款呢子大衣原價也就在500元左右,沒有一件在600元以上的。隨后,記者又在其他幾家服裝店內(nèi)看到,一些打折促銷的大衣雖賣價便宜,但因沒有標上原價,只能任由賣家開出原價,無法辨認實際價格。
相關人士提醒,購買過季打折商品時,不要僅聽店家的介紹和衣服的原價,一定要先看衣服的質(zhì)量與賣價是否相符。另外,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一定要保留好相關的原始票據(jù)和有關憑證,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及時向有關部門及消協(xié)投訴,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