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高效桑園。在5個鎮鄉建立3萬畝優質高效桑園,實現每畝桑園產繭2.5擔以上、產值5000元以上,嫁接改良原老桑園964.875萬株,提高蠶繭質量。
二是培經營主體。扶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民經營主體,采取土地轉包、入股分紅等方式,建設集中成片100畝以上優質高效桑園基地,建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和利益直接結合機制,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經濟合作體。
三是推廣新型技術和設施。推廣"六化五配套"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廣小蠶共育、紙板方格簇等技術提高養蠶效率,實現蠶農售繭收入5886萬元,同比增長28%。
四是發展桑園綜合經濟。采取桑下養雞、桑園套種、桑下種菌等綜合經營和循環利用方式,支持鎮鄉建休閑觀光采摘桑園和產城融合園,發展鄉村旅游,建設"畝桑萬元"高效示范片,推動優質高效蠶桑產業發展,全區65個貧困村發展蠶桑53個村,在扶貧攻堅中發揮著支柱產業作用。(中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