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奎屯、石河子等地部分棉花加工企業反映,受12月中下旬以來鄭棉主力合約大幅下跌近1600元/噸、內地紡織廠、貿易商節前補庫逐漸收尾及公路運輸費用仍居高不下導致棉企移庫信心不足的影響(僅較11月高點下調50-80元/噸),整個北疆機采棉市場皮棉活躍度下降,個別廠家成交冷清。而幾家貿易商因棉花100%在鄭棉上“套保”(非“敞口”),定價完全跟著主力合約調整,因此CF1705合約暴跌1200-1600元/噸。而在疆內外新疆棉現貨價格僅下調400-500元/噸的情況下,“平空單,賣現貨”成為外商、棉商的主要操作手段,為了降低平倉而引發的現貨“裸奔”風險,報價低于現貨200-300元/噸,加劇了地方軋花廠的恐慌、不安情緒。
近日,北疆毛棉籽的交售價格回落至2.55-2.58元/公斤(上車價),光籽售價約2.42-2.45元/公斤,均較12月上中旬下降0.08-0.10元/公斤,而且由于內地油廠、短絨廠、汽流紡廠的采購人員返程及供給量充足,棉籽仍有補跌的空間和預期。石河子某棉企表示,目前地方棉企3128/3129級機采棉的監管庫報價集中在15200-15500元/噸(毛重,中間商報價公定15300元/噸),而軋花廠成本卻普遍在15400-15600元/噸(含兩個月財務費用),因此節前銷售無利潤甚至稍有虧損。
1月5-6日,CF1705合約盤面價格15200-15400元/噸,扣除5個月財務費用及額外需要支付的運輸費、內地庫裝卸及倉儲費用、倉單生成費用等,折合現貨公定價格14000-14200元/噸,毛重約14400-14600元/噸,仍低于當前疆內3128級提貨價500-600元/噸,因此鄭棉上套保短期對疆內棉企、貿易商沒有吸引力。一些疆內棉企認為,隨紡企、中間商陸續休假、用棉企業“觀望多,出手少”及少數軋花廠低價拋貨的打壓,節前棉花市場已無反彈行情,只能整理庫存待2月中下旬。(中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