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織業歷史悠久 經濟新常態下肩負轉型升級使命
2016-12-05 08:12:17 來源:全球紡織網
紡織業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是農業和制造業結合的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棉紡織作為重要的細分行業,在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更是肩負著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的新使命。
我國是農業大國,有著數億農民,提高務農人口收入是經濟發展的關鍵任務。紡織業在這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還能夠促進就業、刺激經濟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等。經過多年的發展,紡織業已有化纖、絲綢、棉紡織、麻紡織、毛紡織等細分行業。
棉紡織是紡織業中的重要一員,其歷史可追溯至宋朝,是我國衣飾的主要原料。同時,棉紡織業也是我國最早進入國際市場的產業之一。目前,國內棉紡織業已有成熟的產業鏈,完善的加工配套,以及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體系。
不過,隨著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導致國內外服裝消費需求低迷,棉紡織業突圍難度劇增,陷入了產業結構調整的階段。未來,棉紡織業要進一步提高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探索以創新為驅動的增長模式。
棉紡織業作為重要的民生產業之一,發展意義重大。尤其是在經濟新常態下,更需要通過創新和技術驅動來獲得新的增長空間,進而發揮出帶動相關產業、拉動內需增長的作用。
總結下來,當前的棉紡織業有六大特征。一是歷史悠久、基礎雄厚,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紡織業企業數量達20821家;二是產業結構面臨調整,轉型升級需求迫切;三是進口棉紗優勢逐漸減弱,2016年一季度累計進口棉紗線47萬噸,同比下降20.34%;四是國際競爭激烈,仍需提高行業競爭力;五是棉花價格市場化后,繼續維持低位運行,2016年4月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同比下跌1407元/噸,跌幅10.48%;六是棉紡織業整體仍處于穩中向好。
在此背景夏,棉紡織業接下來的發展將以技術為導向,并與互聯網深度融合。通過采用新技術、新裝備,使紡織生產向優質、自動化、連續化方向發展。而與互聯網的相結合,給棉紡織業帶來新活力,促進產業變革,推動紡織信息化。(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