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USDA報告顯示,2016/17年度美棉產量將達到350.5萬噸,同比增長25.2%,出口量250.4萬噸,同比增長25.6%;而印度棉花協會(ICA)最新預測2016/17年度印度棉花產量仍將達到561-578萬噸,中國、澳大利亞及西非等主產棉區產量都將持平或較大幅度上漲。一些機構和棉商普遍認為2016/17年度美棉出口壓力將增大,能否“一帆風順”的完成美國農業部預定的250萬噸的出口目標存較大變數。據統計,截止9月8日美國累計凈簽約出口2016/17年度棉花113.2萬噸(含國際棉商自營部分),其中陸地棉簽約量為106.8萬噸,占本年度預計美棉出口量的44%,大幅高于2013/14、2015/16的年度,但低于2014/15年度同期四個百分點。
筆者認為2016/17年度美棉出口仍將保持高歌猛進,一枝獨秀的狀態,240-250萬噸出口目標或很容易達成。2014、2015年中國進口美棉數量占進口總量的22.63%、35.21%,對澳棉的進口量占比為20.32%、17.1%,雖然外棉進口總量大幅“滑坡”,但對美棉、澳棉的進口占比卻呈現逐漸持平、走高的趨勢,這表明中國紡企、貿易商的需求開始從中低品質向高品質機采棉轉移。筆者看好美棉出口的原因歸納如下:
一、印度棉仍將是質不優、價不廉,缺乏出口競爭力的狀態。9月中旬,印度巴延達和曼薩等地籽棉已開秤收購,與中國市場“如出一轍”,籽棉收購價近6000盧比/公擔(約5.98元/公斤),而2014/15、2015/16年度同期籽棉開秤價均在4500盧比/公擔左右(約4.48元/公斤),同比大漲33%以上;加上最低籽棉收購價的保護,2016/17年度印度S-6、J34、MCU5的軋花廠出廠價將高開高走。目前印度國內S-6的出廠價84-85美分/磅(陳棉),高于9/10月船期EMOT的CNF報價5-6美分/磅,旁遮普省J34新花出廠報價也在80.5美分/磅以上,大幅高于遠月船期美棉報價。
二、美棉出口渠道大幅拓寬,對中國等傳統紡織大國依賴度下降,真正實現了“條條大路通羅馬”。據USDA數據,截止9月8日,墨西哥、越南、印尼、土耳其簽約2016/17年度美棉數量分別為20.8萬噸、15.1萬噸、10萬噸、8.8萬噸,同比增幅分別為26.83%、147.54%、88.68%、6.02%。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印度的簽約量分別為9.3萬噸、3.4萬噸,去年同期僅分別為0.2萬噸、0.2萬噸,不僅東南亞各國對C/A、EMOT、SJVPIMA的需求增大,南美、歐洲等國紡織企業對美棉采購也非常旺盛,而中國目前僅簽約了8.3萬噸美棉,但較去年同期凈增6.3萬噸。
三、美棉在價格、品質上的優勢越發明顯,受到紡中高支紗企業的青睞。山東、廣東、河南等地常年采購C/ASM、GM級棉花紡40S及以上紗線的企業表示,2014年以來,美國機采棉在短絨、雜質及皮棉一致性方面的控制越來越好,更貼近于紗廠的實際需求;相比澳棉,美棉馬值大多集中在4.0-5.0,而澳棉普遍在5.0以上,而且澳棉因出口量有限,供貨存在混廠、混批現象;相比巴西棉、中亞棉,美棉在雜質、“三絲”及品級上的優勢突出。9/10月船期C/ASM低于同級別澳棉3-3.5美分/磅,僅高于10/11月船期SM級巴西棉0.20-0.30美分/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