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新亮點:從代加工到跨國并購
2016-09-07 08:11:31 來源:全球紡織網
8月31日,南京泉峰控股有限公司并購德國博世公司旗下SKIL品牌協議簽署,將接管該品牌在北美和歐洲的電動工具業務。近3年內,這家企業已第三次出手跨國并購。
盡管全球經濟復蘇脆弱,但我省國際資本流動依然活躍,并購正越來越多出現。據省商務廳統計,上半年我省新增對外投資項目576個,新增中方協議投資額83.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3.6%和35.4%。其中跨國并購項目119個,中方協議投資額近13.6億美元,占協議出資額的16.23%。與此同時,外資來我省并購資金到賬項目152個,到賬外資17.65億美元,占全部到賬外資的12.26%。
“并購本是跨國投資的重要形式,當市場機會變得稍縱即逝,并購將成為常態。”南京理工大學經管院教授尤宏兵說,江蘇企業“走出去”,并購因其存在諸多優勢近年成為重要實現途徑,比如投資周期短,可以迅速擁有品牌、技術、人才、銷售網絡要素資源,世界經濟低迷降低了并購成本,我們的企業也積累起一定的跨國經營經驗。而外資企業來我省并購,可促成國外資金、技術以及先進管理等落地,是一種成本相對較低、周期相對較短的吸引外資方法。
最近幾年,我省跨國雙向投資并購領域不斷拓展,“走出去”并購涉及通信電子、醫藥研發制造、商務服務、商業零售、科技等,“引進來”并購涵蓋生產制造、商務服務、批發以及房地產業等領域。
跨國并購,已讓不少企業嘗到甜頭。2013年,泉峰并購德國百年電動工具品牌Flex后,成功進入歐洲高端專業電動工具市場,銷售額增長約50%。去年3月,泉峰又將德國Calmdura公司收入麾下,擁有其背附式鋰電池,鋰電花園式工具產品隨之順利打入北美及世界其他市場。
從紡機制造小字輩變成全球行業老大哥,常州金昇集團也得益于跨國并購組合行動——2011年收購歐洲第三大高端數控機床制造商德國埃馬克集團50%股份,2013年收購瑞士歐瑞康集團部分業務,共斥資2億歐元。2012年,金昇又入股世界第三大紡機制造商卓朗紡機,目前擁有國際專利200多項,60%產品與奔馳、寶馬、保時捷等配套。
外資并購同樣成效不俗。2014年10月21日,裕廊化工集團和法國阿科瑪公司完成涉及總額14.5億元的外資并購交割,轉讓昇科化工有限公司55%股權。公司總裁孫驍說,這是裕廊化工應對宏觀經濟壓力邁出的重要一步,為做強下游產品吸水樹脂提供了支撐,投資6000余萬元用于技術改造和優化工藝,產品合格率躋身國際先進行列,投入3000余萬元實現循環水串用和尾氣回收,截至今年7月共生產丙烯酸和酯71.35萬噸,實現銷售37.4億元,利潤近7000萬元。“這宗并購案如果改成綠地投資新辦項目,要新批幾百畝用地指標很困難,完成環評、安評等前期工作至少要2—3年。”泰興市商務局副局長李少峰說,國外500強并購對改造提升老企業而言,可謂成本低見效快,是個多贏選擇。
在我省,多個并購項目還成了“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橋梁。2013年5月,艾雷奧特(江蘇)飛機工業有限公司全資收購波蘭艾雷奧特飛機制造公司,并于次年4月在建湖生產下線艾雷奧特AT-3通用飛機。去年4月,該公司又從美國西科斯基公司波蘭子公司收購了M-20海鷗飛機全部知識產權,同年10月在常州設立通用飛機制造廠,投資1.5億美元主要生產6座輕型公務機。
并購的過程,并不總會一帆風順。從產品輸出到資本輸出,這一國際化晉級將是江蘇企業未來的重要選項。尤宏兵提醒關注機會中蘊含的風險,包括國家風險、地緣政局動蕩風險、政策法律風險、并購企業債務風險、經營風險等。事實上,我省企業跨國并購“水土不服”也非個例,跨文化管理既要看到技術、管理和產品,也不能忽視所在國的政策體制等。而對于外資并購,也要審慎評估產生行業壟斷的可能性,珍惜商標、銷售渠道、售后服務網絡等無形資產。(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