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的一天,上虞環保部門對一家印染企業進行廢水檢測,結果很蹊蹺:數據顯示,這家公司排放的廢水里,PH值是達標的,但重金屬嚴重超標。
這樣的情況,環保人員之前從沒遇到過。他們很納悶,一家印染企業怎么會重金屬超標?于是向上虞警方報了案。
很快,兩個部門聯合開展了調查。在這家印染企業里,警方找到了一種神奇的水。
企業負責人說
他們使用了一種“中和劑”
面對調查人員,印染企業的負責人解釋說,他們使用了一種“中和劑”。這樣,排出去的廢水PH值就能達到排放標準。
通過技術分析,“中和劑”的成分出來了:它是一種酸性液體,而印染企業自身產生的廢水呈堿性,兩者相融,確實起到了酸堿中和的作用。
不過,“中和劑”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它就是廢水重金屬超標的“元兇”。
它從哪里來?“我們是從蕭山一家鋼管公司買來的。”印染企業負責人說。
這讓民警也吃了一驚。一般這種工業處理廢水的試劑都來自于化工公司,什么時候鋼管公司也開始做化工試劑了?帶著疑問,民警對這家位于蕭山的鋼管公司展開調查。
“中和劑”竟是鋼管公司廢水
利用酸堿中和使PH值達標
調查的結果更讓人感到震驚。民警發現,所謂的“中和劑”竟是鋼管公司生產后的廢水,因為它呈酸性,恰好能與印染企業的堿性廢水產生中和效果。
警方找到了鋼管公司的法人代表吳某。他交代,自己公司生產的工業廢水沒法排放,使用環保設施,成本又高,于是,他找到了公司的管理人員張某,讓其“想辦法把這些廢水處理掉”。
張某就組織了一個小分隊,到處推銷他的廢水。漸漸地,他找到了一個“變廢為寶”的路子:作為“中和劑”賣給印染企業。
張某以每噸60元的價格,將廢水賣給了上虞的這家印染企業,用于印染企業廢水中和。
目前,警方已對吳某、張某刑事拘留,對于其他涉案人員正進一步抓捕中。
延伸閱讀
廢水+廢水=排污達標,以前還真能蒙混過關
這種“廢水+廢水”的做法,會不會是行業潛規則?還有沒有其他印染企業也是這樣操作?一共賣了多少?這些問題,目前警方還在調查。
事實上,上虞這家印染企業的做法,在今年之前是不會被發現的。因為印染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并不會產生重金屬類的廢水,環保人員在檢測過程中,對印染企業也是以PH值為主要檢測項目。
今年初,紹興開展優化環境“八大行動”,檢測的項目更加細化,對包括重金屬在內的各項指標均納入任何廢水的檢測范圍,原本“達標”的廢水終于露出了“重金屬超標”的真面目。(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