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一股強冷空氣來襲,寒潮席卷新疆。3日,南疆阿克蘇、喀什等地微雨、雨夾雪,一時間天寒地凍,天寒而棉市更寒。3日,阿克蘇地區長絨棉籽棉價格再次下滑,軋花廠主流收購價7.6-7.9元/公斤(衣分32%,水分13%),較10月底跌0.10-0.15元/公斤;衣分低于30%的收購價7.50元/公斤以下,籽棉一時“窮在大街無人問”。
現貨方面,截至3日,阿克蘇阿瓦提縣137級長絨棉提貨價25500元/噸,237級24500元/噸、236級23600元/噸,除137級外其余級別普跌100-300元/噸。實際上,10月下旬以來,山東、河北、江蘇、浙江、湖北及川渝一帶的紡企陸續“攜款”赴疆采購,尤以優質細絨棉、長絨棉為先。一邊的紡企掀補庫小高潮,一邊卻是長絨棉價格回落,何因?
1、籽棉質量大幅下滑。阿瓦提有“長絨棉之鄉”之稱,今年面積超100萬畝,較去年增50%以上。然,今年7-8月份酷暑炎炎,9月卻秋寒料峭,氣溫大起大落,長絨棉衣分普遍較往年下降1.5-2個百分點,35-36mm長度比例近65%,37mm及以上比例偏低。
2、棉農“改惜售為拋售”。10月底以來,阿克蘇地區棉農面臨還貸壓力,紛紛售棉還貸,加之預測棉價短期或無大漲可能,急售心理驟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大家對價格自然也就不那么較真兒了。
3、市場“無好棉”,棉“無好價”。據一些紡織廠的說法,近期軋花廠幾乎無一例外地“存高售低”,將大量的236、336、335級長絨棉推向市場,這個級別的長絨棉甚至比不過優質澳棉、美棉,而價格卻高出一大截,紡企也就只能大幅“削價”以應了之。長絨棉如此“逆天”,傷了企業寒了人心。這段時間,不少軋花廠、紡企老板訴苦,一位山東軋花廠老板說:今年他們在阿克蘇租賃生產線,感嘆“人生無常世事艱,今年包廠有萬難”。第一,棉花好賴混雜,得處處小心、事事謹慎。今年棉農交售的籽棉好賴摻雜,一致性非常差,給加工帶來很大麻煩!耙惶熳疃嗍召20-30萬斤,怕是完不成收購任務了。”該老板說,一年光租賃生產線的費用就130多萬元,很可能會虧本收場。第二,現貨遇冷,加工越多可能虧損越大。預計今年長絨棉總產在12萬噸以上,而需求不足8萬噸,供過于求的現實,很可能會造成后期價格大幅回落。
現今,內地紡企“陳兵”新疆,卻“圍而不殲”,現貨難動銷,價格向更低谷跌落。3日,他們廠將336級長絨棉價格下調到了23200元/噸,仍無人問津。據他介紹,今年內地赴疆包廠或租賃生產線企業80%會虧損,剩余20%或微賺或保本;新疆本地企業贏利水平也將大幅降低,越來越薄的利潤會讓新疆軋花廠走內地企業老路,樹倒猢孫散或“改弦更張”。“上游不景氣,下游的日子也不好過!鄙綎|某紡企負責人說,他們廠60支以上緊密紡均以長絨棉配棉,目前30%長絨抽緊密紡60支價格31500元/噸、100%長絨棉緊密紡80支價格55300元/噸,價格平穩,訂單仍以老客戶為主。新單無增,舊單價弱,企業也是生存維艱。原料上的問題比較突出:一,2015年配額已經用完,皮馬棉無法通關;二,新疆長絨棉質量不樂觀,紡紗成本上升10%以上,而成紗質量卻難保障。
有人說,2015年長絨棉有三大困境:一、新疆軋花廠謹慎收購,日收購量偏低,棉農遭遇“賣棉難”,或造成不少棉農無法正常還貸,打擊2016年播種的積極性;二、軋花廠“按單生產”、“隨產隨銷”,加之棉花質量下滑,紡企用棉很可能會出現優質棉“吃不飽”,影響高支紗的生產。三、2014/15年度,國內貿易商、經銷售十有九虧,吃一塹長一智,行情如此之弱,今年沒有誰膽敢“囤棉”,進一步加重產業鏈上游負擔。天寒棉寒人心更寒,2015年度之后,長絨棉將走向何方?一時難下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