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四發布的工業、投資以及消費數據均大幅低于市場預期,進一步凸顯出國內經濟放緩壓力。分析人士指出,中央政府對經濟增長較以往有更大的彈性和容忍度,短期難以看到刺激措施,只有當經濟增長滑出下限,財政和貨幣政策才有可能做適度微調。
“往年春節期間可能數據表現也不怎么樣,但今年明顯低于預期,如果3月數據真的也像1-2月的表現,估計一季度增速可能回落到7.2%-7.3%水平,”浙商證券研究所高級宏觀研究員郭磊對大智慧通訊社(微信:DZH_news)表示。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周景彤也認為,“數據印證了大家的擔心,就是經濟下行的壓力還是比較大,之前公布的經濟數據已經有些苗頭,進出口貿易、PPI包括M2增速等等,而現在的投資、消費、房地產數據更加印證了經濟回落的事實。”
不過受訪分析人士也指出,1-2月數據有一定的季節特殊性,還是應該結合3月數據,才可以對整個宏觀層面做出更客觀的判斷。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8%,而此前市場的預估中值分別為9.5%、19.4%和13.5%。而8.6%的工業增速,更是創下2009年4月以來最低水準,當時為7.3%。
數據公布后,中國股市上證指數削減漲幅,從1.33%收窄至0.64%;而對中國經濟數據較為敏感的澳元兌美元也出現30個點的回落。人民幣對美元午后小幅回落,最新報6.1389。
對于不及預期的數據表現,分析人士指出,隨著改革的推進和反腐力度的加大,投資和消費都遭遇一定的抑制,而美國等發達國家2月遭遇嚴寒,需求不足也影響了我國的出口,所以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凈出口)同時表現不佳,經濟下滑難以避免。
中國銀行研究員周景彤稱,“1-2月工業增速下滑與PMI、PPI走勢一致,說明周期性產業去產能的壓力仍較大。消費放緩與CPI回落有一定關系,而且在打擊三公消費后,其恢復也需要一定時間。投資方面,與四季度少刺激政策,新開工減少有一定關系。”
“由于美國經濟受嚴寒影響而復蘇緩慢,這應該是美國經濟下滑的源頭,中國出口也因此明顯放緩,最近上海出口集裝箱指數也跌的厲害,出口明顯變差;另外,國內很多大省份在節后都出現了用工荒,這也會造成經濟的下行。”浙商證券郭磊稱。
**經濟增速容忍度上升,政策調整時機未成熟**
雖然1-2月經濟數據出現全面回落,但從近期政府的頻頻表態中可以看出,對經濟增速回落的容忍度在上升,加上近期數據受季節性影響較大,因此短期內還看不到政策刺激的依據和意向。不過,若是未來增長滑出下限,政府有可能采取措施支撐增長。
浙商證券郭磊指出,當前經濟狀況表現還需要繼續觀察,貨幣政策微調可能性存在,但還不足以采取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等比較猛的手段。“當然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一直都會是央行的調整政策籃子。但我傾向于就算要調整,也要在3月數據公布之后,衡量經濟下行環境等一系列因素之后,最快在4月份才可能動存準率。”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天上午在兩會結束后的答記者問上再度指出,今年7.5%的經濟增長目標是有彈性的,是有容忍度的。“經濟增長的下限是必須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使居民收入有增長。我們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們還是需要貼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質量效益、節能環保的GDP。”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在數據公布后點評稱,(總理)強調容忍增長目標彈性,強調穩增長是為保就業。很多人期望的微刺激估計短期內不會出臺。(市場)風險偏好下降,但應看到增長的水分也被大大擠出,不必驚慌。
國信宏觀團隊指出,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會上明確指出,“去年并沒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況下能夠實現經濟預期目標”,還稱目前“財政和貨幣政策運用空間很有限”。這意味著,今年很難再現大干快上基建項目,大開流動性總閘門的“運動式調控”。
“但如果一季度經濟增速落在7.5%以下,則財政、貨幣政策可能會略微放松;如果經濟增速回落至7%以下,就是超出了李克強總理提到的經濟運行下限以下,則我國會在投資領域(例如公共基礎設施、地下管網等)加大力度,同時會放緩對產能過剩的調控,以確保經濟增速的平穩。”中國銀行研究員周景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