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棉花收儲制度將告終結。2014年,國家將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目標價格可能會在四月底五月初公布,正式實施價格補貼會在今年秋后。收儲改直補后,棉花大豆價格將實現市場定價,令業內擔憂的是,供應增加及來自政策面的壓力或將使兩者價格維持跌勢。
棉花國內外價差將收窄
“隨著現行棉花收儲政策的隱退,棉花直補引導的目標價格將以"植棉成本+基本收益"的模式形成。這意味著政府通過行政手段直接干預棉花價格的調控方式開始走向市場調控。”金石期貨棉花高級分析師于麗娟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直補推出后,預計國內棉價將回歸市場化,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國內外棉花價差將縮小,但若價格直線下跌,在目前尚未有明顯保障的內地植棉區預計種植面積的下滑幅度會較大。
目前市場上關于棉花直補實施形式的預期主要有三種:一是按種植面積每畝補貼200元左右;二是按產量進行補貼,每公斤棉花補貼0.5-0.8元;三是收儲與試點補貼齊頭并進,最大限度地保障棉農利益。阿克蘇地區代表團則建議,實行價格差額補貼后的籽棉均價應保持在9元/公斤(合皮棉價22.5元/公斤)以上才較為合理。
“實行直補后,國內棉價必然向國際棉價靠攏,逐漸實行同價,直補對鄭棉是利空的。”華泰長城期貨投資咨詢部副總經理張良表示。
據悉,2011年國家實施棉花托市收儲政策以來,棉花收儲價格從19800元/噸提高到了20400元/噸;但與此同時,國際棉花價格卻一路下跌到15000元/噸。分析師夏婷認為,直補政策的出臺將減輕國內外棉市價格長期“倒掛”導致的進口沖擊壓力。嚴控增發進口配額,實現國內外棉價的市場化接軌,最終國產棉與進口棉價格會趨向一致,這既有利于棉花產業的發展,又有利于棉紡企業走出困境,同時也有利于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
于麗娟表示:“我國是棉花進口依賴型的國家,但是在目前就放開進口是很不理智的做法。后期來看,可能滑準稅配額的增發量將大減,預計會以加工貿易型配額的增發為主,或者延續拋儲搭配配額的模式,內外棉價差的回歸估計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截至1月22日,棉花國儲庫存量為1063.2萬噸。業內人士認為,2013/14年度拋儲棉仍是我國棉花市場的主要供應來源,拋儲價格或將是市場定價的中心。“高企的庫存,會持續壓制我國棉價的上行空間。但是考慮到下游紡織行業的消費情況,在高額庫存的壓制下棉價運行重心下移,在目前的消費格局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預計后期隨著消費的好轉,我國將穩步釋放國儲庫存。”于麗娟表示。
在于麗娟看來,2013/14年度期貨合約價格受直補政策影響預計不大,而2014/15年度期貨合約的價格將直接受到直補政策的影響,對2013/14年度合約形成貼水。后期棉價在高庫存的壓制下易跌難漲,2014/15年度預計棉價的運行重心將下移至16000-18000元/噸。
大豆遠期料震蕩下行
2014年,我國將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業內人士認為,收儲改直補后,短期大豆期貨價格仍將窄幅波動,預計后市陸續跟隨外盤大豆期價走勢,目前供需面上大豆豐產占主導,遠期仍將震蕩下行為主。
據悉,2008-2013年,我國大豆臨儲收購政策已經連續實施6年,6年內收購價格不斷提高,分別為3700元/噸、3740元/噸、3800元/噸、4000元/噸、4600元/噸、4600元/噸。實行多年的大豆收儲政策不僅導致國際國內市場大豆價格出現倒掛,對外貿易依存度加深,國產大豆受到沖擊,且不少加工企業遭受損失。
“推出直補政策后,一方面國產大豆油廠可以更加市場化的行為進行采購加工,另一方面如果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農民也可以獲得相應的收益。”廣發期貨研究員李盼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大豆分析師李冰認為,直補政策的出臺對大豆產品來說,是讓大豆直接進入市場機制,不再是單獨的保護豆農的利益,一定程度上支撐油廠的壓榨熱情,市場購銷局面得以改善,對農產品價格與國際農產品接軌帶來利好。
當前來看,進口大豆充斥國內已是不爭的事實,市場人士認為,若美豆繼續保持增產且價位偏低的運行趨勢,其對國產大豆的擠壓作用將繼續放大,如果再將未來國儲拋售考慮進去,后市可能面臨一定的供應壓力。
據弘業期貨研究數據,2008年至2013年形成的臨時儲備大豆約有700萬噸的規模。如果2014年取消大豆收儲政策,這700萬噸儲備大豆依然要向市場投放,屆時拋儲對于大豆價格預計有所打壓。安信期貨農產品分析師李青表示,臨儲大豆出庫可以通過拍賣、委托加工等,也可以輪庫,對市場的影響需視具體價格與現貨價格的比較而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豆與玉米收益比差價較大的情況下,取消大豆收儲政策后,大豆種植面積或下降的擔憂情緒較濃。“由于新政策出臺,加上今年秋糧價格較低,大豆種植效益不佳,不排除農戶種植玉米放棄大豆,大豆種植面積應該會下降。”李冰表示。
李青認為,在2014年臨儲大豆“直補”的前提下,如果想保住大豆種植面積不減少,直補的目標必然要遠高于2013/14年的臨儲收購政策底價(2.3元/斤),才能提振大豆與玉米的種植收益之比。
展望后市,長江期貨研究員韋蕾認為,在當前的國內大豆虛高的背景下,一旦直補正式實施,下年度國產大豆價格將由市場供需主導,價格將實現內外價格回歸,內外聯動性更強。但由于今年國產大豆臨儲政策繼續執行,預計2014年國產大豆價格仍會受到4600元/噸臨儲價格的支撐,而且直補的具體細則尚未出臺,現貨價格短期還是以持穩運行為主。從當前國際市場遠期價格來看,預計下年度國產大豆價格仍有一定下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