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郴州市文物管理處獲悉,該市考古人員日前在一座戰國晚期墓中發現絲織品,顯示了2000多年前的紡織、刺繡、縫紉技術。
去年3月至7月,郴州市考古人員在該市桂門嶺的工地上發掘了5座戰國晚期墓。其中一座墓的棺槨保存完整,是郴州考古史上發掘的首座棺槨齊全的戰國晚期楚墓。古墓中出土青銅器、漆木器、玉器、陶器、絲織品殘塊等文物近百件。從出土文物的數量、特點看,墓主人可能是當時“士”一級的貴族。
“大量絲織品碎片的發現,讓人頗為驚喜。”郴州市文物管理處主任秦小軍表示,這些絲織品種類有紗、羅、絹、綺、錦、刺繡、絲綿等,為墓主人穿著之物,由于出土時已殘破,目前正在進行科學保護。在絲織品上,專家發現了毛筆寫的字,推測可能是織布時或者賣布者做的記號。錦上有幾何紋,在馬王堆漢墓中也曾出現。秦小軍表示,這批絲織品的發現,不僅顯示了楚國的紡織、刺繡、縫紉、構圖技術,對于研究楚國絲織品和郴州該時段歷史意義重大,同時對中國絲綢發展史也將有新的認識。
同時出土的還有一條裝飾了青銅帶鉤的革帶,為當時人作腰帶用,長135厘米、寬9.5厘米,是目前國內發現的革帶中保存最好的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