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將于2014年6月16日~20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經過了前期的精心準備,展會目前已經進入報名申請階段。本屆展會籌備進展情況如何?與往屆相比有哪些變化?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理事長王樹田。
記者:明年的展會規模如何?是否會超過上屆展會?
王樹田:在展館數量方面,主辦方已經提前預定了12個展館,并準備了1個備用展館。如果明年的展會有12個展館的話,那將成為展覽會舉辦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
在和歐洲合作之前,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被稱為全球紡織機械領域的四大展會之一,在規模上已經排到了世界第二,僅次于ITMA。中國是世界上紡織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國家,同樣也應該有一個世界上最好、最強的展示平臺。基于這樣的愿望,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于2008年開始了與ITMA亞洲展覽會的合作。
作為紡織行業最重要的展會,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特別是上屆展會在規模上更是有所突破。當然展會水平并不能只看規模,在管理水平、展品水平、展商發布最新產品時機等方面,我們和ITMA還有一定的差距。
記者:同往屆展會相比,本屆展會有哪些改變?
王樹田:本屆展會主要有兩個調整。首先是設定最小參展面積限制。ITMA參展的限制條件中,要求最小參展面積不小于15平方米。在初期合作時,考慮到中國的小企業比較多,展會選擇了12平方米作為最小參展面積。展覽會經過三屆的發展,再加上近幾年國內紡機企業的快速成長,從本屆展會開始,參展的最小面積正式和ITMA接軌,也定為15平方米。
另外一個變化就是,本屆展會采取了網上報名的方式,省去了繁瑣的紙質郵寄報名程序。
因為聯合展會已經舉辦了三屆,應該說是輕車熟路,但主辦方仍然希望能把展會的品質提高到最高境界。所以還將繼續細化管理工作,培養自己的管理人才,同時不斷發現紡織機械企業、參展單位以及用戶的需要,推出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記者:展會籌備的進展如何?主辦方接下來還有哪些安排?
王樹田:目前,展會正處于招展階段,報名申請工作將在10月31日結束。在報名結束后,主辦方會按照工藝流程對展館進行布置。在接下來的技術準備階段,主辦方會向參展商提供技術手冊,指導參展商進行技術準備,并介紹一些情況。比如對展臺設計的要求,可以提供的水、電、氣等基本條件,甚至包括機器安裝的地腳圖,展臺的裝修搭建、限高等基本情況。
由于展出的設備需要運轉、操作,所以紡織機械類展會的設計比較復雜。主辦方屆時將提供高精度的平面圖,保證機器擺放時不出現問題。同時還將開展大量的觀眾組織工作,將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土耳其、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等紡織產業比較集中的地區推廣。
記者:同ITMA相比,展會的展品有哪些特點?
王樹田:ITMA被稱為“紡織機械行業的奧林匹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展商將最新產品的發布放在ITMA展覽會上,使ITMA在展出的時候會有更多的新技術。
這一方面是出于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考慮,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國外紡機企業普遍認為我們的展會商業性更強。他們希望在這個展會上獲得更多的市場信息,甚至更多的合同。所以在這個展會上,他們更愿意展示成熟的產品,特別是能夠突出顯示生產能力的設備,而不是一些理念性的新技術。
記者:主辦方對展會面積的預期,是否會受到行業形勢的影響?
王樹田:紡織機械企業的“好”與“不好”和用戶市場息息相關。目前,紡織行業的起伏比較大,也影響到紡織機械行業的市場。特別是現在困擾紡織行業的原料問題,解決起來難度很大,短時間內也不會有很大的政策調整。我們也非常期待明年紡織行業能擺脫原料成本的困擾。
在今年市場不好的情況下,紡織機械行業還是涌現了許多非常優秀的產品,紡織行業也更需要靠提升裝備來應對原料、勞動力成本的問題。由于展覽會能夠提供大量的先進技術和裝備,因此在紡織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展覽會的作用更加突出。正是基于這樣的觀點,主辦方認為,盡管紡織行業會出現高峰或低谷,但是這恰恰是舉辦展會的好時機。
對展會面積的良好預期還來源于主要展商的一些情況反饋。從目前來看,主要展商的數量沒有減少,一些過去不曾參加展覽會的企業也紛紛報名。另外,近兩年紡織機械的產業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比如,常州同和公司從紡織器材轉向紡紗主機,其發展勢頭非常好。還有一些國際上成功并購企業的加入,都使我國紡織機械的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比如,江蘇金昇收購歐瑞康天然纖維和紡機專件兩個事業部門,也給紡機行業帶來了新的變化。種種因素都使主辦方看好本屆展會的規模。
記者:本屆展會是否還有企業以集團形式參展?
王樹田:上屆展會出現了中國恒天館(W1館)這樣規模宏大的聯合展團。如果本屆展會恒天集團還有這種意向的話,主辦方還會支持,并幫助他們將展位布置到最好。
對企業來講,選擇整體參展還是選擇按產品分類參展,也是一直困擾參展企業的問題。一些企業反映,前三屆展會展館按照工藝分布,有的用戶企業在看過參觀指南之后,會直接選擇和自己相關的展館去參觀,而忽視了一些因為聯合參展而布置在其他展館的參展企業,所以聯合參展的效果一般。因此,一些歐洲的企業集團也會按照業務板塊的不同分別參展。
但是按業務板塊分別參展就需要更多的人參與管理,很多企業也不愿意選擇這種方式。企業如果選擇整體參展,主辦方建議企業根據最重要的板塊選擇展館。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本屆展會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將采取哪些措施?
王樹田:如果一個展會讓參展企業覺得沒有安全感,那這些企業也就不來參展了。所以,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是展會能否真正打造成為世界一流展會的重要標志。
在上屆展會上,除了法院直接介入,法律辦公室也直接裁定了幾臺設備侵權,停止了這些設備的展出。本屆展會,主辦方繼續設有知識產權辦公室,希望能將這方面工作做得更具體,操作性更強。
記者:主辦方有什么具體措施來提升國內企業參展水平?
王樹田:目前,雖然有一些國內企業做得比較好,在展覽會上塑造了國際一流的企業形象。但是,還有很多國內企業在參加展會的水平上與國外企業有很大差距,包括展館設計、參展理念、展出方式等方面。這也正是展會組織者不斷和參展企業溝通的一個方面。
主辦方首先希望參展企業能給展覽會的整體效果留下空間。在申請面積的時候,有的參展商認為能放下機器、資料就可以,而忽視了將展覽作為一個完整的商業行為去考慮。還有就是希望能夠更好地組織人流,避免出現一些安全問題。特別是在一些面積比較小的展臺上,設備高速運轉,很容易發生危險。除此之外,主辦方還要幫助展商合理設計展館,比如哪些地方應該封閉,哪些地方應該敞開,都會給企業一些指導。
記者:展會被商務部確定為2013年商務部引導支持展會,您對未來的政策支持方面有什么希望?
王樹田:我們很高興展會能被商務部確定為2013年商務部引導支持展會。國際上也有類似的政策支持一些展會的發展,包括資金支持,中國的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也有對參加境外展覽會的資金支持。
主辦方也鼓勵參展企業向地方政府尋求一些資金支持,但是因為沒有詳細規定,操作起來有難度。所以希望這項政策以后能夠繼續細化,為幫助展會發展發揮更大作用。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紡織機械領域展覽平臺。擁有這樣規模一個展會更應該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