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奢侈品消費外流已經不是新鮮話題,早在2008 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就達到1410億元人民幣,其中境外消費(包括香港和澳門)為808億元,占消費總額的57.30%。如今,這個現象正在進一步加劇,根據財富品質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3《中國免稅報告》顯示,僅有20%的中國消費者愿意在中國大陸購買奢侈品。
50%的價格差
中國在未來即將成為全球第二大免稅消費國,其中北京首次超過上海成為本年度中國消費者最愛購買奢侈品的城市。但遺憾的是,在國內掙錢,在國外花錢,已經成為不少中國人的消費方式。2013年中國高資產人群的海外購買奢侈品的傾向同去年相同,仍然是愈加明顯,尤其以身價過億的富豪為甚,51%的過億富豪傾向于境外消費。
不僅僅是富豪們,目前國內奢侈品消費人群十分廣泛,既有高收入的白領金領人群,也不乏攢幾個月薪水只為求得一款心儀包包的中低收入的年輕人,相比較富豪的消費習慣,他們對于價格更為在意,之所以傾向于境外消費奢侈品,主要是感覺物有所值,價格比境內消費更加令人滿意,這也正是導致消費品市場外流的最主要原因。
中國消費者對于境內外奢侈品價格差的接受程度底線是多少,答案是20%左右,然而商務部的一份調查顯示,手表、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這五類產品的20種品牌高檔消費品,國內市場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這顯然超過了他們的承受范圍。
價格差主要來自于高昂的進口綜合稅率。
奢侈品進入我國,首先要征收15%-25%的關稅,再加上銷售過程中需繳納的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等費用,銷售價格比原產地至少要高出三分之一。今年的情況有可能更為復雜,財政部部長樓繼偉8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時提到,下一步將擴大消費稅征稅范圍,將部分嚴重污染環境、過度消耗資源的產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等納入征稅范圍,并調整消費稅征收環節和稅率。其中高檔消費品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勢必會引起一些高檔消費品價格上漲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再加上中國富豪新貴們對于奢侈品的盲目追捧,闊綽消費,導致奢侈品品牌公司本身在中國就堅持實行“高價”策略,導致我國高檔消費品與國外相比本來可能就價格偏高,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后,無疑將進一步加劇一些高檔產品購買力流向國外。
出境游快速發展
對于今天的消費者們來說,出境變得越來越容易,越來越稀松平常。中國旅游研究院日前在北京公布《中國出境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12-2013)》顯示,中國出境市場2013年仍將保持快速發展態勢,預計出境旅游人數9430萬人次,同比增長15%。出境旅游消費將實現1176億美元,同比增長20%。
出境旅游的勢頭驚人,購買奢侈品往往成了人們的“重頭戲”。中國消費者已經成為全球旅游零售領域最大的消費群體,支撐了歐洲本土奢侈品市場的半壁江山。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披露的數據,中國游客在英國每年消費3億英鎊(約合27.8億元人民幣),在倫敦的希斯羅機場,中國游客約占全部游客的1%,但卻創造了25%的免稅收益;Burberry在倫敦Hackney地區開設的outlets,在非周末的日子,約有四分之三是中國游客。
不僅是在英國,富有的中國游客來巴黎旅游時,住宿費用占他們旅行預算的20%,而購物支出卻是此的兩倍,這與美國游客的支出模式截然相反,中國游客旅行歸來的首要任務是炫富,他們并不在意身心方面的無形享受。
面對如此誘惑的中國游客消費市場,作為拉動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在國外,特別是歐美國家都得到了特別熱情周到的服務。很多境外奢侈品門店都安排了專門針對中國客人的導購,店內為中國游客準備了免費發放的優惠券,“歡迎使用銀聯卡”的標志隨處可見,甚至一些商店的門童都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美國有些學者統計測算,中國五個富人在美國的消費就能解決美國一個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