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城區永外街道松林里社區,一個一米多高的黃色箱子立在小區地下車庫的入口處,經常有居民將家中的舊衣物投入到箱內。據了解,全市已經有40處這樣的收集箱投入使用,月均回收舊衣物近9萬件,這種回收點將在年底增加至100個。
收衣箱一兩個月就放滿了
怎么為舊衣物找個好歸宿,是許多市民頭疼的問題。正在往收集箱中投衣服的李女士說,統一回收,消毒處理后再充分利用,是舊衣服最好的歸宿。
記者看到,收集箱就設在小區地下車庫的入口處,小區內的居民遛個彎兒就能隨手將家中的閑置衣物投入到箱內。
“一個多月到兩個月就滿了,夏天的衣服能裝200來件。除了衣服,不用的皮包、小的電器、孩子不玩的玩具,都能投進去。滿了就有專人拉走。”松林里社區書記鄭毅告訴記者。
以前,社區除了每次響應號召組織居民捐贈外,很少回收過舊衣服。“一是沒有專門的地方存放這些衣物,更沒有專業消毒的措施。二是我們也沒有資源能夠找到接受舊衣物的地區。”鄭毅說。
如今,北京市嘗試設立了40處這樣的“地球站”收集箱,專門收集居民家中的舊衣物。這些閑置衣物會統一拉到海淀區西北旺鎮的總部進行分類消毒處理。
“地球站”項目是民政部今年由中央財政直接支持的社會組織示范項目,也是全市首個官方財政支持的閑置物品回收項目。
電話預約可上門收衣
記者發現,這40個站點主要分布在東城、西城、朝陽、海淀和順義5個區,涉及小區、學校、酒店、規模型商店等單位。
“地球站公益創業工程”的項目工作人員李玉華告訴記者,該項目自今年4月起正式啟動,每月都統一收集十幾次,40個點每月回收的舊衣物將近9萬件。
回收的衣服消毒后,將按照用途分類,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月初,我們剛剛向山西省靈丘縣進行了定點捐贈,足足捐了283袋。這還只是我們收集來的一部分。”李玉華介紹,除了他們自己的渠道外,他們還會依托紅十字會等公益組織將捐贈品送到需要的人群手中。
“這些捐贈品我們都有記錄,從哪兒來的、送到哪兒去。全部納入‘地球站’管理系統,做到全程可查詢。”李玉華還告訴記者,今年項目的目標是在北京市設立100個這樣的收集箱。
目前,收集箱設點還比較少,該項目組正在嘗試提供熱線電話4001003167預約上門服務。
據了解,除了捐贈這種渠道外,舊衣物閑置物品還能通過其他方式再利用。在西北旺鎮的上莊鄉,“地球站”項目還專門設置了愛心超市。從收集箱內收集來未拆包裝的物品都在這里進行義賣,每件商品都在10元以下。
舊衣廢棄造成巨大資源浪費
舊衣服不能回收再利用,造成了很大的社會資源浪費。北京服裝學院商學院郭燕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紹,按照一件衣物的平均壽命3到4年計算,如果我國平均每年每人在購置5到10件新衣物的基礎上,每年每人遺棄3到5件舊衣物,我國13億人口年產舊衣物將達到40億到65億件。以棉花為例,一件T恤平均使用大約60克棉花。
郭燕告訴記者,現在國內外對衣物回收有四種方式:二次使用、特殊面料的處置再利用、填埋和焚燒。現在的衣服大多使用混紡面料制成,如果僅作為垃圾進行填埋降解,日常所穿衣物中的棉、麻等材料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更不用提化纖等人造材料。“所以我更主張二次利用的方式來解決舊衣物回收的問題。未來二次利用將占到舊衣物處理的90%。”郭燕說。
定點回收舊衣物,循環再利用,我國剛剛起步。郭燕介紹,全國現在只有在上海地區已經形成規模,千余個小區都設置了“舊衣物品專類收集箱”,每月回收物品的數量達到6.5噸至7噸。“地球站”項目如果繼續推廣,也能形成一個良性的舊衣物回收再利用的環保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