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服裝以其柔軟、舒適、貼體又富有彈性的優良性能在整個世界范圍內日益受到了人們的青睞,世界服裝領域呈現出向針織服裝發展的趨勢。針織服裝一直是我國針織工業的重要支柱之一,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市場對針織服裝需求的不斷擴大,我國針織服裝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期。
本期獨家調查選取了2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針織產業集群,來分析他們成功的原因,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探討我國針織產業集群的創新與再造,從而為針織產業集群應對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持續走低,企業經營環境的不斷惡化,找到推動針織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優勢
產業組合方式多樣化品種日益細分化針織面料多樣化
2002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啟動紡織產業集群地區試點工作至今,針織工業取得長足進展,針織行業產業集群快速穩步發展生產技術不斷提高產品全面覆蓋服裝、服飾及產業用品等領域。
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等發達地區的針織產業集群經濟實力有所加強,與此同時江西、河南、湖北等中部地區獨具特色的針織產業集群呈現快速發展趨勢。
針織產業集群特色產品主要包括針織服裝、面料、經編產品、襪子、手套等。以針織服裝為主要產品的產業集群是針織產業集群的主體,數量占全部針織產業集群的一半以上。其主要產品有內衣、文胸、T恤衫、文化衫、休閑裝、運動裝等。
這些集群地區大都以縣、鎮區域經濟為主,“一鎮一品”、“一縣一業”,在市場配置資源的條件下產業集中度高,規模效益明顯,配套相對完整,生產成本較低,產業與市場互動,使集群地區逐步成為中國針織產業的重要的經濟支柱。
張槎
針織產業鏈配套完善
作為傳統的支柱產業,針織業為廣東省佛山市張槎鎮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作用,托起了張槎“中國針織名鎮”的招牌。
張槎針織業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90年代得到迅猛發展和壯大,本世紀初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2002年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針織名鎮”的稱號。
經過30余年的發展,張槎針織業從單一加工到擁有紗線市場、配飾市場、機械設備和印染及成衣等配套產業,逐步成長為產業鏈配套齊全的中國知名針織服裝產業集群。
在張槎,紡織業的轉型升級已初現成效。原來,張槎的自主品牌寥寥無幾,如今已發展了一批服裝的自主品牌,有一些品牌甚至在國際上都很有影響力。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有一大批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浮出水面。
目前,張槎棉紗的交易量占全國的“三分天下”,張槎還是全國最大的絲光棉T恤生產基地。
張槎鎮的針織產業也是佛山市的傳統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張槎鎮針織業從分散到集中,從單一加工到擁有從紗線貿易、面料、到服裝研發生產的產業鏈,擁有鎮、村融合配套完善的現代針織產業園區,還有機械設備、飾配、印刷包裝等完善的產業配套,逐步成長為產業鏈完善、配套齊全的中國知名針織產業集群。
象山
眾多企業為國際品牌代工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是全國知名的針織產業集聚地,也是全國最主要的針織服裝出口生產基地,2004年象山縣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針織名城”。
象山針織工業創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通過近30年的艱苦創業,努力拼搏,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經濟總量都取得了迅猛發展。
目前,象山針織工業已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產業體系,形成了集紡紗、織布、漂染、印花、后整理、繡花、制衣為一體的高度國際化的針織服裝先進制造業基地。
象山縣現擁有1000余家針織服裝生產企業形成的集群優勢,年生產針織服裝6億件,涵蓋T恤衫、運動系列、休閑系列、內衣系列等。象山生產的針織服裝出口比例達90%以上,銷往歐美、澳洲、日本、韓國等90余個國家和地區。圣大保羅、紫羅蘭、阿迪達斯、海耐斯、大腳板、飄馬、卡威、迪斯尼、福克斯、安可、CK等國際著名品牌在象山定點定牌加工生產。位于象山的浙江巨鷹集團、寧波甬南針織有限公司、象山東風集團、寧波宏利集團、寧波富宏針織有限公司等10家針織服裝生產企業進入全國針織工業50強。